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鹽麩根白皮

    拼音注音Yán Fū Gēn Bái Pí別名

    鹽膚木根皮(《陜西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開寶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去掉栓皮的根皮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物形態(tài)詳"鹽麩子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《陜西中草藥》:"味咸澀,性涼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濕,散瘀血,清熱解毒。治咳嗽,風濕骨痛,水腫,黃疸,跌打損傷,腫毒瘡疥,蛇咬傷。

    ①《開寶本草》:"主酒疸,搗碎,米泔水浸一宿,平旦空腹溫服一、二升。"

    ②《綱目》:"諸骨鯁,以醋煎濃汁,時呷之。"

    ③《野生藥植圖說》:"外用治毒蛇咬傷。"

    ④《湖南藥物志》:"治無名腫毒,惡瘡疥癩,魚口下疳,蛇犬咬傷,搗爛敷患處。"

    ⑤《陜西中草藥》:"散瘀生新,消炎解毒,止血,利尿,祛風濕。治跌打損傷,骨折,外傷出血,瘡癤,慢性支氣管炎,麻疹,感冒,黃疸,水腫,風濕腰腿痛,咳嗽帶血,便血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2兩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慢性支氣管炎:鹽膚木根皮一兩,枇杷葉三片。水煎服,加冰糖少許。

    ②治水腫:鹽膚木根皮一至二兩。水煎服。

    ③治跌打損傷:鮮鹽膚木根皮、鮮楤木根皮各等量。搗爛敷。(①方以下出《陜西中草藥》)

    ④治黃疸:鹽膚木根皮五錢,黃梔子根五錢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
    ⑤治小兒疳積:鹽麩木根皮四錢,葉下珠(連果實的全草)二錢。用豬瘦肉二兩燉服,以湯同藥煎服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驗方》)

    ⑥治毒蛇咬傷:鹽膚木鮮根皮搗爛敷腦后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ái Hú Yè Liàn Jiá Dòu英文名Bupleurum-leaf Alysicarpus出處始載于《中國主要植物圖說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柴胡葉鏈莢豆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lysicarpus bupl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ēnɡ Rǔ出處《開寶本草》來源為檉柳科植物檉柳、檜檉柳或多枝檉柳的樹脂。功能主治合質(zhì)汗藥,治金瘡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檉柳拼音注音Chēnɡ Liǔ別名檉(《詩經(jīng)》),河柳(《毛詩傳》),殷檉(《爾稚》鄭玄注),雨師(陸璣《詩疏》),赤楊(崔豹《古今注》),人柳(《三輔舊事》),赤檉(《日華子本草》),三春柳(《開寶本草》),春柳(《本草圖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ēnɡ Liǔ Huā出處《嶺南采藥錄》來源為檉柳科植物檉柳、檜檉柳或多枝檉柳的花。功能主治治中風,又清熱毒,發(fā)麻疹。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1~3錢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椿葉拼音注音Chūn Yè別名椿木葉(《唐本草》),春尖葉(《重慶草藥》)。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的葉。化學成分葉含胡蘿卜素及維生素B、C。性味苦,平。①《唐本草》:“味苦,有毒?!阿凇夺t(yī)林纂要》:“甘苦辛,平?!白?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