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含化丸

    《證治準(zhǔn)繩.瘍醫(yī)》卷五:含化丸處方

    海藻 海蛤(煅)海帶 昆布 瓦楞子(煅)文蛤 訶子(去核)五靈脂各30克 豬靨14個(gè)(焙干,另研)

    制法

    上藥研末,煉蜜為丸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癭氣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臨臥含化,時(shí)時(shí)咽下。并用灸法以助丸功。

    摘錄《證治準(zhǔn)繩.瘍醫(yī)》卷五《圣惠》卷三十六:含化丸處方

    白礬1分,黃丹1分,附子(生,末)1分,舍上黑煤1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,入白蜜拌和如煎,用竹筒盛,飯甑上蒸之,飯熟為度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口瘡久不愈,及口舌腫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取櫻桃大,含化立愈。若急要,即于銚子中煎亦得,唇腫者涂之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三十六方出《本草衍義》卷十八,名見《婦人良方》卷六:含化丸別名

    噙化丸

    處方

    枇杷葉(去毛)、木通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白皮各等分,大黃減半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櫻桃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婦人肺熱久嗽,身如炙,肌瘦,將成肺勞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噙化丸(《得效》卷十五)。

    摘錄方出《本草衍義》卷十八,名見《婦人良方》卷六《準(zhǔn)繩·瘍醫(yī)》卷五:含化丸處方

    海藻1兩,海蛤(煅)1兩,海帶1兩,昆布1兩,瓦龍子(煅)1兩,文蛤(即花蛤,背有斑紋)1兩,訶子(去核)1兩,五靈脂1兩,豬靨14個(gè)(焙干,另研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癭氣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臨臥含化,時(shí)時(shí)咽下。兼灸法,以助丸功。

    摘錄《準(zhǔn)繩·瘍醫(yī)》卷五《婦人良方》卷五:含化丸處方

    蛤蚧1雙(去口足,炙),訶子(去核)半兩,阿膠(粉炒)半兩,麥門冬(去心)半兩,北細(xì)辛半兩,甘草半兩,生干地黃半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。煉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肺間邪氣,胸中積血作痛,失音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食后含化1丸。

    摘錄《婦人良方》卷五《圣惠》卷三十六:含化丸處方

    石膏半兩(細(xì)研,水飛過),寒水石半兩(研如面),白蜜半斤。

    制法

    以水4大盞,煎取1大盞半,綿濾過,入蜜同煎令稠,丸如雞頭實(shí)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上焦煩熱,口舌干燥,心神頭目不利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常含1丸咽津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三十六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四:含化丸處方

    杏仁5錢,枇杷葉1兩,官桂1兩,人參1兩。

    制法

    煉蜜為丸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喉中食噎,如有物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含化。以愈為度。

    摘錄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四《圣惠》卷三十六:含化丸處方

    黃丹2兩,蜜1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藥相和,以瓷盞納盛,坐在水銚子內(nèi),慢火煮一炊久,用綿濾過,都入瓷盞內(nèi),再煮如面糊,藥成即丸,如酸棗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口舌生瘡,爛痛不愈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取1丸,綿裹含咽津,日3-4次含之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三十六《圣惠》卷四十六:含化丸處方

    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白前半兩,五味子半兩,桂心半兩,貝母半兩(微炒),陳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皂莢子仁半兩(微炒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,以煉蜜及煮棗肉和搗為丸,如彈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久咳嗽上氣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常含1丸咽津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四十六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防風(fēng)1兩2錢,天麻1兩2錢,天竺黃1兩2錢,貝母1兩2錢,桑葉1兩2錢,膽南星1兩,薄荷1兩,茯苓1兩,鉤藤1兩,橘紅8錢,甘草8錢,桔梗8錢,僵蠶4錢,遠(yuǎn)志4錢,羌活6錢,活蝎20個(gè)(上共為細(xì)粉,兌入),琥珀8錢,犀角1錢,羚羊角1錢......
  • 《古今醫(yī)鑒》卷十三:保幼化風(fēng)丹處方南星1兩,半夏1兩,川烏1兩,白附子1兩(水洗凈),郁金5錢。制法上為末,裝入臘月黃牛膽內(nèi),陰干,百日取出,研為末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痰,散驚熱。主小兒驚風(fēng),四證八候。用法用量小兒有熱,熱盛生痰,痰盛生驚,驚盛發(fā)......
  • 處方藿香1兩6錢,赤苓6錢,清夏4錢,柴胡8錢,蘇葉8錢,木瓜6錢,白芷4錢,廣皮8錢,檀香6錢,扁豆6錢,三仙2兩,木通4錢,澤瀉6錢,竹茹6錢,山藥9錢,砂仁4錢,白術(shù)8錢(土炒),甘草4錢,木香4錢,川連4錢。制法上為細(xì)末,煉蜜為丸,......
  • 處方天南星不拘多少(用石灰炒令焦黃色)。制法上為細(xì)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腸風(fēng)瀉血,諸藥不效者。用法用量每服20丸,食前溫酒送下。摘錄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四三......
  • 處方蟾酥1分,牛黃1分,綠豆粉1錢,穿山甲1錢,天竺黃2錢,胎骨1分,人參5分。制法如初起只用蟾酥,酒化為丸,不用人參,至8-9日毒盛元虛,始用糞清水制人參3次,曬干,用蟾酥酒化為丸,如芡實(shí)大。功能主治痘瘡毒盛稠密,不能起發(fā)。用法用量大者1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