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大花剪秋羅

    拼音注音Dà Huā Jiǎn Qiū Luó別名

    山紅花、剪秋羅、小尖葉參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石竹科植物大花剪秋羅的根及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ychnis fulgens Fisch.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后采根及全草,去雜質(zhì)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400-2000m的山林草甸、林間草地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和華北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25-85cm。根呈肥厚的紡錘形。莖單生,直立,上部疏生長柔毛。單葉對生;葉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,長3.5-10cm,寬約3.5cm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,兩面均有硬柔毛。聚傘花序,有2-3朵花,葉腋短枝端常有單花;苞片鉆形,密生長柔毛;花梗短,密生長柔毛;萼管棍棒形,有10條脈,密生長柔毛;花瓣5,深紅色,基部有爪,邊緣有長柔毛,瓣片4裂,中2裂片較大,外側(cè)2裂片較小,喉部有2鱗片;雄蕊10;子房長圓狀圓柱形,花柱5,絲形。蒴果5瓣裂,齒片反卷。種子小,暗褐色或黑色,表面有疣狀突起?;ㄆ?-8月,果期7-9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全草長25-85cm。莖單一,上部疏生柔毛。單葉對生,完整葉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,先端漸尖,基部鈍圓,長3.5-10cm,寬達3.5cm,兩面均被柔毛。聚傘花序或單花生于枝端或葉腋。萼筒棍棒狀,先端5裂,密生柔毛;花瓣5,暗紅色,基部有爪,瓣片4裂,中2裂片較大;雄蕊10;花柱又絲狀,子房長圓狀圓柱形。蒴果5瓣裂。種子小,暗黑色,表面有尖突起;氣微,味淡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大花剪秋羅全草含黃酮類成分葒草素(ori-entin),異葒草素(isorientin),牡荊素(vitexin),異牡荊素(isovi-texin),以及它們的8α-,6α-與6β-異構(gòu)體和糖甙衍生物,脫皮甾酮(ecdysterone),水龍骨素(polypodine)A,α-蛻皮素(α-ecdysone)。同屬植物淺裂剪秋羅全草含蛻皮甾體(ecdysteroids)。絲瓣剪秋羅全草含有葒草素,異葒草素,牡荊素,異牡荊素,以及這些化合物的糖甙衍生物和它們的8α-,6α與6β-異構(gòu)體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性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尿;健脾;安神。主小便不利;小兒疳積;盜汗;頭痛;失眠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~30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竹筍拼音注音Cì Zhú Sǔn別名芳竹筍(《嶺南采藥錄》)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。生境分布通常栽培于向陽山坡或河流沿岸之較高處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態(tài)箣竹(贊寧《筍譜》),又名:竻竹、答黎竹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Zhú Rú來源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車簡竹的莖稈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間層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砍取莖竿,刮去外層皮,然后將中間層刮成絲狀,曬干。生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Tánɡ別名刺蜜來源豆科駱駝刺屬植物駱駝刺Alhagi pseudoalhagi Desv.的分泌糖粒,其種子也入藥。夏季將布或紙鋪地下,用棍敲打,使糖粒落下即成;秋季采種子,曬干。性味甘、酸,溫。功能主治澀腸,止痛。刺糖: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ǎo Yā出處《黑龍江中藥》來源為五加科植物遼東楤木的根皮或樹皮。春季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闊葉林中,或林緣附近。分布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等地。原形態(tài)遼東楤木,又名:龍牙梅木、刺龍牙、虎陽刺。小喬木,高1.5~3米。樹皮灰色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Yù別名野茨菇、山茨菇來源天南星科刺芋屬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(L.)Thwaites [L. heterophylla Schott],以根狀莖入藥。全年可采,切碎曬干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消炎,止痛,消食,健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