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大接骨丹、蘭果野葡萄、過山龍
葡萄科悶光蛇葡萄Ampelopsis bodimeri (Levl. et Van.)Rehd.,以根皮入藥。
陜西、湖北、四川、甘肅。
酸、辛、澀,平。
消腫解毒,止血,止痛,排膿生肌,祛風(fēng)濕。主治跌打損傷,骨折,風(fēng)濕腿痛,便血崩漏,白帶。
5~6錢。外用適量,鮮品搗爛敷患處。
藍果野葡萄(《中國經(jīng)濟植物志》),大接骨丹、過山龍(《陜西中草藥》),扁擔(dān)藤(《貴州藥植目錄》)。
《陜西中草藥》
為葡萄科植物閃光蛇葡萄的根皮。全年可采,除去粗皮,陰干或鮮用。
生于山谷、溝岸、林緣或灌叢中。分布貴州、湖北、陜西、四川、甘肅等地。
落葉木質(zhì)藤本,長可達6米。幼時紫色,小枝無毛。單葉互生,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寬卵形,長5~10厘米,3淺裂或不裂,先端漸尖,基部心形,邊緣具疏淺圓鋸齒,上面幼時深綠色被絹毛,下面灰綠色。聚傘花序較密集,具長柄,與葉對生或頂生,花4~5朵;萼片連合;花瓣擴展;雄蕊短;子房2室。漿果深藍色或紫色?;ㄆ?~6月。果期10月。
《陜西中草藥》:"酸澀微辛,平。"
《陜西中草藥》:"消腫解毒,止血止痛,排膿生機,祛風(fēng)濕。治跌打損傷,骨折,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風(fēng)濕性腰腿痛,便血,崩漏,白帶。"
內(nèi)服:煎湯,5~6錢。外用:搗敷。
大接骨丹、過山龍。
出自《陜西中草藥志》
藥材基源:為葡萄科植物藍果蛇葡萄的根皮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mpelopsis bodinieri (Levl.et Vant.)Rehd.[Vitis bodinieri Levl.et Vant.]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挖出根部,除凈泥土,刮去粗皮,剝?nèi)∑げ?,鮮用或陰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400-1300m的山谷林中、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、華中及陜西、甘肅、西藏等地。
藍果蛇葡萄 落葉木質(zhì)藤本。枝條粗壯,幼枝具灰色柔毛或近無毛;卷須長約7cm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1.4-10cm,有或無毛;葉片紙質(zhì),寬卵形、三角形或五角狀卵形,長4-16cm,寬3.5-14cm,先端短漸尖,基部淺心形、截狀心形或截形,稀為深心形,不裂或上部3淺裂,邊緣有鋸齒,上面深綠色,下面綠白色,兩面無毛或下面沿中脈有稀疏短毛,很快變無毛;側(cè)脈4-5對。花兩性,聚傘花序長2-10cm,與葉對生,無毛或近無毛;花小,黃綠色,無毛;花萼盤狀,直徑約2.2mm;花瓣卵形,長約2.2mm;花盤杯狀。漿果近球形,直徑5-9mm,藍紫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肝;腎經(jīng)
酸;澀;微辛;平
祛風(fēng)除濕;散瘀止血。主風(fēng)濕痹痛;血瘀崩漏;跌打損傷
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《陜西中草藥》:消腫解毒,止血止痛,排膿生機,祛風(fēng)濕。治跌打損傷,骨折,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風(fēng)濕性腰腿痛,便血,崩漏,白帶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大接骨丹、蘭果野葡萄、過山龍
來源葡萄科悶光蛇葡萄Ampelopsis bodimeri (Levl. et Van.)Rehd.,以根皮入藥。
生境分布陜西、湖北、四川、甘肅。
性味酸、辛、澀,平。
功能主治消腫解毒,止血,止痛,排膿生肌,祛風(fēng)濕。主治跌打損傷,骨折,風(fēng)濕腿痛,便血崩漏,白帶。
用法用量5~6錢。外用適量,鮮品搗爛敷患處。
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上山龍拼音注音Shànɡ Shān Lónɡ別名藍果野葡萄(《中國經(jīng)濟植物志》),大接骨丹、過山龍(《陜西中草藥》),扁擔(dān)藤(《貴州藥植目錄》)。
出處《陜西中草藥》
來源為葡萄科植物閃光蛇葡萄的根皮。全年可采,除去粗皮,陰干或鮮用。
生境分布生于山谷、溝岸、林緣或灌叢中。分布貴州、湖北、陜西、四川、甘肅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落葉木質(zhì)藤本,長可達6米。幼時紫色,小枝無毛。單葉互生,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寬卵形,長5~10厘米,3淺裂或不裂,先端漸尖,基部心形,邊緣具疏淺圓鋸齒,上面幼時深綠色被絹毛,下面灰綠色。聚傘花序較密集,具長柄,與葉對生或頂生,花4~5朵;萼片連合;花瓣擴展;雄蕊短;子房2室。漿果深藍色或紫色?;ㄆ?~6月。果期10月。
性味《陜西中草藥》:"酸澀微辛,平。"
功能主治《陜西中草藥》:"消腫解毒,止血止痛,排膿生機,祛風(fēng)濕。治跌打損傷,骨折,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風(fēng)濕性腰腿痛,便血,崩漏,白帶。"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5~6錢。外用:搗敷。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上山龍拼音注音Shànɡ Shān Lónɡ別名大接骨丹、過山龍。
英文名Root-bark of Bodiner Ampelopsis出處出自《陜西中草藥志》
來源藥材基源:為葡萄科植物藍果蛇葡萄的根皮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mpelopsis bodinieri (Levl.et Vant.)Rehd.[Vitis bodinieri Levl.et Vant.]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挖出根部,除凈泥土,刮去粗皮,剝?nèi)∑げ?,鮮用或陰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400-1300m的山谷林中、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、華中及陜西、甘肅、西藏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藍果蛇葡萄 落葉木質(zhì)藤本。枝條粗壯,幼枝具灰色柔毛或近無毛;卷須長約7cm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1.4-10cm,有或無毛;葉片紙質(zhì),寬卵形、三角形或五角狀卵形,長4-16cm,寬3.5-14cm,先端短漸尖,基部淺心形、截狀心形或截形,稀為深心形,不裂或上部3淺裂,邊緣有鋸齒,上面深綠色,下面綠白色,兩面無毛或下面沿中脈有稀疏短毛,很快變無毛;側(cè)脈4-5對。花兩性,聚傘花序長2-10cm,與葉對生,無毛或近無毛;花小,黃綠色,無毛;花萼盤狀,直徑約2.2mm;花瓣卵形,長約2.2mm;花盤杯狀。漿果近球形,直徑5-9mm,藍紫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歸經(jīng)肝;腎經(jīng)
性味酸;澀;微辛;平
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除濕;散瘀止血。主風(fēng)濕痹痛;血瘀崩漏;跌打損傷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各家論述《陜西中草藥》:消腫解毒,止血止痛,排膿生機,祛風(fēng)濕。治跌打損傷,骨折,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風(fēng)濕性腰腿痛,便血,崩漏,白帶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