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甘草(炙)銀柴胡 秦艽 大烏梅肉(焙干)各60克
上藥為末。
治小兒骨蒸熱久,三焦壅滯,不思飲食。
每次1~2克,食后熱湯點(diǎn)服。
服藥期間,忌食炙煿之物。
粉甘草(生)3錢。
上為末。
心腹疼痛,嘔吐不止,以及蟲擾作痛。
以艾葉、烏梅煎湯,緩緩送下。
甘草(炙,銼)1分,當(dāng)歸(焙)半分,鉛丹(研)半分。
上藥前2味為散,入鉛丹同研勻細(xì)。
小兒臍中汁出。
撲臍中,1日3次。
人中黃散
大甘草不拘多少。
五月初三、四日,預(yù)將上藥研細(xì)末,用大竹一段,兩頭留節(jié),在一頭鉆一小孔,裝甘草末于內(nèi),其孔用木塞固,勿令泄氣,用繩縛竹,候至端午日,置糞缸中,并以磚墜竹至底,49日后取出,用長流水洗凈,候干,取藥曬干,再研細(xì),貯瓷器內(nèi)。
癍瘡,痘疹,疔腫,癰疽,諸般惡瘡,及中砒毒、菌毒,傷寒發(fā)狂言,天行瘟疫毒。痘6-7日不能肥滿,或陷入黑色,不能灌膿,及中惡。
人中黃散(《痘疹仁端錄》卷十三)?!抖徽钊识虽洝繁痉接梅ǎ号D月用大竹筒,兩頭留節(jié),通一竅,外去青皮,入甘草末于內(nèi),用木塞堵其竅,用繩縛緊,浸于糞廁坑中,臘月八日入坑,至清明取起,系長流水中沖過七日,取甘草末曬干,收藏好。每用一二錢,蜜水調(diào)下,瀉亦無妨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甘草(炙)銀柴胡 秦艽 大烏梅肉(焙干)各60克
制法上藥為末。
功能主治治小兒骨蒸熱久,三焦壅滯,不思飲食。
用法用量每次1~2克,食后熱湯點(diǎn)服。
注意服藥期間,忌食炙煿之物。
摘錄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引《聚寶方》《惠直堂方》卷二:國老散處方粉甘草(生)3錢。
制法上為末。
功能主治心腹疼痛,嘔吐不止,以及蟲擾作痛。
用法用量以艾葉、烏梅煎湯,緩緩送下。
摘錄《惠直堂方》卷二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六七:國老散處方甘草(炙,銼)1分,當(dāng)歸(焙)半分,鉛丹(研)半分。
制法上藥前2味為散,入鉛丹同研勻細(xì)。
功能主治小兒臍中汁出。
用法用量撲臍中,1日3次。
摘錄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六七《便覽》卷四:國老散別名人中黃散
處方大甘草不拘多少。
制法五月初三、四日,預(yù)將上藥研細(xì)末,用大竹一段,兩頭留節(jié),在一頭鉆一小孔,裝甘草末于內(nèi),其孔用木塞固,勿令泄氣,用繩縛竹,候至端午日,置糞缸中,并以磚墜竹至底,49日后取出,用長流水洗凈,候干,取藥曬干,再研細(xì),貯瓷器內(nèi)。
功能主治癍瘡,痘疹,疔腫,癰疽,諸般惡瘡,及中砒毒、菌毒,傷寒發(fā)狂言,天行瘟疫毒。痘6-7日不能肥滿,或陷入黑色,不能灌膿,及中惡。
用法用量人中黃散(《痘疹仁端錄》卷十三)?!抖徽钊识虽洝繁痉接梅ǎ号D月用大竹筒,兩頭留節(jié),通一竅,外去青皮,入甘草末于內(nèi),用木塞堵其竅,用繩縛緊,浸于糞廁坑中,臘月八日入坑,至清明取起,系長流水中沖過七日,取甘草末曬干,收藏好。每用一二錢,蜜水調(diào)下,瀉亦無妨。
摘錄《便覽》卷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