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大胡連丸

    《醫(yī)學(xué)入門》卷七:大胡連丸處方

    胡黃連 銀柴胡 黃芩 當(dāng)歸 白芍 茯苓 陳皮 熟地 知母各30克 人參 白術(shù) 川芎 桔梗 甘草 地骨皮 半夏 秦艽各24克 黃耆36克 黃柏 五味子各45克 牛黃6克 犀角6克

    制法

    上藥為末,煉蜜為丸,如桐梧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主傳尸癆熱,面紅咳嗽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60~70丸,茶清下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學(xué)入門》卷七《不居集》上集卷三十:大胡連丸處方

    胡連1兩,黃連1兩,苦楝子1兩,蕪荑5錢,干蟾頭(研)1分,麝香1錢,青黛1錢5分,蘆薈1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先用前4味,豬膽汁和為劑,每1丸如胡桃大,入巴豆仁1枚置其中,用油單紙1重裹之,同米1升許,蒸米熟為度,入后4味,少入面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殺蟲,進(jìn)飲食。主一切驚疳,腹脹蟲動,好吃泥土生米,不思飲食,臟腑或瀉或秘,肌膚黃瘦,飲水,五心煩熱。兼治瘡癬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0丸或15丸,清米飲送下。

    摘錄《不居集》上集卷三十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回春》卷二:安蛔湯處方人參7分,白術(shù)1錢,茯苓1錢,干姜(炒黑)5分,烏梅2個,花椒(去目)3分。制法上銼。功能主治傷寒吐蛔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錄《回春》卷二明·《萬病回春》:安蛔湯出處安蛔湯,出自明·《萬病回春》。本方又名“理中安蛔湯”......
  • 《回春》卷二:安蛔湯處方人參7分,白術(shù)1錢,茯苓1錢,干姜(炒黑)5分,烏梅2個,花椒(去目)3分。制法上銼。功能主治傷寒吐蛔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錄《回春》卷二明·《萬病回春》:安蛔湯出處安蛔湯,出自明·《萬病回春》。本方又名“理中安蛔湯”......
  • 《醫(yī)宗說約》卷四:安蛔理中湯處方參、術(shù)、烏梅、川椒、炮姜、白茯苓、生姜。功能主治蛔厥,手足冷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手足冷甚,加附子;嘔,加半夏、陳皮、生姜汁;蛔吐不止,加苦楝根、黃連、細(xì)辛;大便秘結(jié),加大黃。摘錄《醫(yī)宗說約》卷四《醫(yī)學(xué)入門》卷四......
  • 處方白茅根20-30克,龍骨15-25克,牡蠣15-25克,生三七粉(吞服)3-5克,白芨粉10-15克,生在大黃6-10克,藕節(jié)炭(或藕汁)20-30克。功能主治涼血活血止血。主血熱壅盛,迫血妄行。用法用量冷水浸泡半小時,煮沸20分鐘即可......
  • 處方人參5錢,白術(shù)5錢,肉桂1錢,山藥1兩,巴戟天5錢,蛇床子3錢,附子5分,茯苓3錢,遠(yuǎn)志1錢,甘草1錢。功能主治補心腎之虛,溫命門、心包之火,去脾經(jīng)之濕。主心包、命門二經(jīng)之火衰,外感寒邪,而發(fā)奔豚,如一裹之氣從心而下,直至于陰囊之間,其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