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蓖麻丸

    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八二:蓖麻丸別名

    萆麻丸

    處方

    蓖麻仁30枚,棘剛子(去皮)20枚,石燕子(燒)1枚,滑石(末)2錢匕,麝香(研)半錢匕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稀面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小兒(疒頹)疝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萆麻丸(《普濟(jì)方》卷三九九)。

    摘錄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八二方出《千金》卷六,名見(jiàn)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一四:蓖麻丸別名

    萆麻膏

    處方

    蓖麻100顆(去皮),大棗15枚(去皮核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熟搗,丸如杏仁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耳聾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萆麻膏(《衛(wèi)生總微》卷十八)。

    摘錄方出《千金》卷六,名見(jiàn)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一四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一四:蓖麻丸別名

    大通膏、蓖麻子丸、萆麻丸

    處方

    蓖麻子(去皮)半兩,乳香1分,食鹽1分,巴豆(去皮,炒)1分,松脂半兩,蠟半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半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搗爛如膏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耳聾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大通膏(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二十)、蓖麻子丸(《普濟(jì)方》卷五十三)、萆麻丸(《準(zhǔn)繩·類方》卷八)。

    摘錄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一四《圣惠》卷三十六:蓖麻丸處方

    蓖麻子半兩(去皮),杏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),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),巴豆1兩(2枚,去皮心),食鹽半兩,附子1分(去皮臍,生用),熏陸香2分,磁石1兩,菖蒲1兩,蠟4兩,木通半兩(銼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先搗菖蒲、食鹽、磁石、木通、熏陸香、附子等,為末;次搗蓖麻子,杏仁、桃仁、巴豆4味,納蠟同搗,丸如棗核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耳聾,三十年無(wú)所聞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用塞耳中,1日四五度,抽出重捻之,3日1易。以愈為度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三十六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二四:蓖麻丸處方

    蓖麻仁、紅曲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研細(xì),用沙糖和丸,如皂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鯁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以綿裹含之。痰出立效。

    摘錄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二四《張氏醫(yī)通》卷十五:蓖麻丸處方

    蓖麻仁21粒,皂角(煨,取肉)5分,地龍(大者)2條,全蝎2個(gè),遠(yuǎn)志肉2錢,磁石(煅,飛)2錢,乳香2錢,麝香少許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溶黃蠟為丸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久聾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塞耳中。

    摘錄《張氏醫(yī)通》卷十五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桂枝、半夏、茯苓、桔梗、米仁、骨脂、干姜、澤瀉。功能主治少陰傷寒,咽痛,下痢,脈沉細(xì),舌白不渴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錄《喉科家訓(xùn)》卷二......
  • 處方半夏2兩,生姜1兩半,大黃2兩。功能主治反胃,邪實(shí)嘔吐,便秘可下者。用法用量水5升,煮取3升,分2次溫服。摘錄《準(zhǔn)繩·類方》卷三......
  • 《類證活人書》卷十八:半夏生姜湯處方生姜15克(切)半夏(洗)10克功能主治溫胃降逆。主胃中有寒之噦逆。用法用量上藥用水400毫升,煎至320毫升,去滓,分二次溫服。摘錄《類證活人書》卷十八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六十七:半夏生姜湯處方半夏(湯洗去滑......
  • 處方白術(shù)2兩,半夏1兩,干姜1兩,枳實(shí)1兩,赤茯苓1兩。制法上為細(xì)末,水煮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酒癖留滯,脅肋堅(jiān)痛,胸腹?jié)M悶,飲食進(jìn)退及嘔逆惡心。用法用量每服20丸,生姜湯送下,不拘時(shí)候。摘錄《雞峰》卷十八......
  • 《脾胃論》卷下:半夏白術(shù)天麻湯處方黃柏(酒洗)0.6克 干姜0.9克 天麻 蒼術(shù) 白茯苓 黃耆 澤瀉 人參各1.5克 白術(shù) 炒神曲各3克 半夏(湯洗七次)大麥蘗面 橘皮各1.5克制法上藥哎咀。功能主治補(bǔ)脾胃,化痰濕,定虛風(fēng)。主脾胃虛弱,痰濕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