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百部膏

    《醫(yī)學(xué)心悟》卷六:百部膏處方

    百部 蓖麻子(去殼)白鮮皮 鶴虱 黃柏 當(dāng)歸 生地各30克 黃蠟60克 明雄黃末15克 麻油240克

    制法

    先將百部等七味入油熬枯,濾去滓,再將油熬至滴水成珠,下黃蠟,至入水不散為度,起鍋;將雄黃末和入,候稍冷,傾入瓷缽中收貯,退火備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牛皮癬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用時(shí)搽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學(xué)心悟》卷六《外科十法》:百部膏處方

    百部1兩,白鮮皮1兩,蓖麻子(去殼)1兩,鶴虱1兩,黃柏1兩,當(dāng)歸1兩,生地1兩,黃蠟2兩,明雄黃末5錢,麻油8兩。

    制法

    先將百部等七味,入油熬枯,濾去滓,復(fù)將油熬至滴水成珠,再用黃蠟,試水中不散為度,端起鍋來,將雄黃末和入,候稍冷,便入瓷盆中收貯,退火聽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牛皮癬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以膏搽之。

    摘錄《外科十法》《醫(yī)學(xué)六要·治法匯》卷一:百部膏處方

    百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咳血咯血,肺家有熱,稍實(shí)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煎膏服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醫(yī)鈔類編》:《準(zhǔn)繩》云,甘苦泄熱,微溫潤(rùn)肺,止久嗽。李時(shí)珍曰:百部亦天冬之類。天冬寒,熱嗽宜之,百部溫,寒嗽宜之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學(xué)六要·治法匯》卷一《類證治裁》卷七:百部膏處方

    百部(肥實(shí)者,酒浸,竹刀刮去心皮)、款冬、百合、沙參、麥冬、五味、紫菀、貝母、杏仁、白蜜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殺蟲治嗽。主

    用法用量

    熬膏服。

    摘錄《類證治裁》卷七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八味地黃湯加生鐵落。功能主治咳逆喘急。臨床應(yīng)用哮喘:一少年哮喘者,其性善怒,病發(fā)寒天,每用桂附地黃湯及黑錫丹而平。一次用之未效,加生鐵落于八味湯中,一劑而愈。摘錄《觀聚方要補(bǔ)》卷三引《藥性纂要》......
  • 處方熟地1兩,山茱萸5錢,山藥5錢,茯苓3錢,丹皮3錢,澤瀉3錢,川芎1兩,肉桂1錢。功能主治補(bǔ)腎水以制火。主少時(shí)不慎酒色,又加氣惱而得頭疼,不十分重,遇勞、遇寒、遇熱皆發(fā),倘加色欲則頭岑岑而欲臥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10劑后,去川芎,加白芍、......
  • 處方奇良(即土茯苓)、當(dāng)歸、川芎、茯苓、橘皮、金銀花、通草、大黃。功能主治婦人頭瘡,起因于帶下者。用法用量水煎,溫服。兼用坐藥。摘錄《漢藥神效方》......
  • 《治疹全書》卷下:八味平胃散處方蒼術(shù)、厚樸、陳皮、甘草、神曲(炒)、川芎、麥芽、香附(酒炒)。功能主治疹后脾胃兩傷,吐瀉交作。用法用量煨姜為引。摘錄《治疹全書》卷下《易簡(jiǎn)方》:八味平胃散處方厚樸3兩半,蒼術(shù)5兩半,橘紅3兩半,甘草1兩,縮砂......
  • 處方蜀椒(去目)1兩,吳茱萸(湯洗,焙干,炒)1兩,青鹽(研)1兩,石硫黃(研)1兩,膩粉(研)1兩,白僵蠶(炒)1兩,柏皮1兩,麝香少許(研)。制法上為散。功能主治遍身瘡疥,皮破肉痛,或瘙癢膿水。用法用量豬膽汁調(diào)涂之;濕則干敷。摘錄《圣濟(jì)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