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黑芝

    拼音注音Hēi Zhī別名

    玄芝、黑云芝、假靈芝

    出處

    本品以“黑芝”之名始載于《本經(jīng)》?!秳e錄》云:“黑芝生常山?!倍缎滦薇静荨穼ξ逯ギa(chǎn)地提出不同看法,認為:“白芝未必華山,黑芝又非常岳。”因此,單從產(chǎn)地不足以為考證依據(jù)。叉按《采芝圖》云:“黑云芝生山谷之陰,黑蓋赤理,黑莖。”據(jù)考證此種黑芝可能是多孔菌科假芝屬種類,尤以假芝最為相似,且此種植物在現(xiàn)代醫(yī)藥文獻中亦有藥用記載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多孔菌科真菌皺蓋烏芝和烏芝的子實體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mauroderma ruda(Berk.)Pat.;Amauroderma rugosum(Bl.et Nees)Bres.[Polyporus rugosus Bl.et Nees]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采收,去掉泥沙,曬干,備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林中地上或地下埋木上。

    2.生于地上,附著于土中的腐木上。

    資源分布:1.分布于福建、廣東、云南等地。

    2.分布于海南、廣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皺蓋烏芝 子實體一年生,有柄。菌蓋圓形至近圓形,有時不規(guī)則形,寬3-10(-13)cm;蓋面具不明顯的皮殼,淡褐色、黑褐色至黑色,被微絨毛,具輻射狀皺紋;邊緣整齊或波狀。管口面白色,傷時變紅色或紫紅色,后變?yōu)楹谏?;管口角形,?mm間4-6個;菌管單層,短,色暗。菌柄中生、偏生至近側(cè)生,常扭曲,灰褐色至近黑色,(3.5-8)cm×(0.5-1)cm。菌肉黃白色,傷時變?yōu)榧t紫色,后變?yōu)楹谏?。菌絲系統(tǒng)為三體型,生殖菌絲無色,有鎖狀聯(lián)合。孢子廣橢圓形至近球形,雙層壁,外壁光滑無色,內(nèi)壁微粗糙至有小疣,淡褐色,(8-10)μm×(6-7)μm。

    2.烏芝 菌蓋腎形,具側(cè)生柄,有時圓形而具中生柄。硬木栓質(zhì),扁半球形,有微細絨毛或光滑,暗青褐色或深棕灰色至暗灰色或灰黑色,具有同心環(huán)帶及不顯著的輻射狀皺紋,寬2-15cm,厚5-10mm;邊緣銳或平截,波浪狀。菌肉淡色,厚1.5-6mm。菌管長2-6mm,色較菌肉深,管口近白色,受傷后立即變?yōu)檠t色,圓形,平均每毫米間6個。柄圓柱形,往往彎曲,與菌蓋同色,有細微絨毛或光滑,長5-40cm,粗2-14mm,有假根,有時分叉。孢子近球形,淡黃色,(8.5-11)μm×(8-9)μm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(1)皺蓋烏芝 菌蓋腎形或類圓形,直徑3-10cm,厚5-7mm。表面灰褐色或褐色,有細微絨毛,并有放射狀深皺紋和不明顯的環(huán)紋,邊緣銳,波狀,多瓣裂。管口面類白色或黑褐色。縱剖面可見菌管單層。菌柄偏生,圓柱形,彎曲,長4-12cm,直徑3-10mm,下部有假根,與菌蓋同色,有細微絨毛。木栓質(zhì)。氣微,味淡。

    (2)烏芝 菌蓋直徑2-15cm,厚5-10mm,表面青褐色、深棕灰色或灰黑色,具細微絨毛或光滑,有同心環(huán)紋及不明顯的放射狀皺紋。管口面暗褐色。菌柄光滑,有假根。硬木栓質(zhì)。氣微,味淡。

    性味

    淡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益腎;利尿;消積。主急性腎炎;慢性腎炎;消化不良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白扁豆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別名火鐮扁豆、峨眉豆,扁豆子、茶豆英文名SEMEN LABLAB ALBUM來源本品為豆科扁豆屬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. 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秋、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實,曬干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 Pí別名扁豆殼來源即白扁豆的種皮性味甘,微溫。功能主治性味功能,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,能健脾利水,但無壅滯之弊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別名托柄菇、平緣托柄菇、蘑菇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白托柄菇Amanitopsis volvata Sacc.,以子實體入藥。生境分布夏秋兩季生于林內(nèi)地上。分布于河北、陜西、江蘇、安徽。性味苦,溫。功能主治追風,散寒,舒筋,活絡(luò)。備注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接骨拼音注音Bái Jiē Gǔ別名接骨草、玉接骨、接骨丹、金不換、橡皮草、白龍骨、六厘草、猢猻節(jié)根、血見愁[浙江]來源爵床科白接骨屬植物白接骨Asystasiella chinensis (S. Moore) E. 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Jì Tún別名白旗、白鰭、白鰭豚、白江豬英文名suckling pig出處始載于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淡水豚科白暨豚的脂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采收和儲藏:白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