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白鮮皮湯

    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一六:白鮮皮湯處方

    白鮮皮1兩半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半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白芷1兩半,桑根白皮(切)2兩,石膏(碎)2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半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,研)1兩半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粗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肺受風(fēng),面色枯白,頰時赤,皮膚干燥,鼻塞干痛,此為虛風(fēng)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錢匕。水3盞,煮大豆3合,取汁1盞,去豆下藥,煎取7分,去滓,早,晚食后、臨臥溫服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一六《中醫(yī)皮膚病學(xué)簡編》:白鮮皮湯處方

    白鮮皮15g,粉丹皮9g,懷山藥9g,薏仁米15g,木通9g,大豆黃卷9g,龍膽草9g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女陰潰瘍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內(nèi)服。

    局部灼痛,分泌物多者,重用銀花、連翹;口腔潰爛不愈,重用大黃、豆卷、扁豆、金果欖;苔白而滑,加厚樸、陳皮、白術(shù)。

    摘錄《中醫(yī)皮膚病學(xué)簡編》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十六:白鮮皮湯處方

    白鮮皮、茵陳蒿各等分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癇黃如金,好眠吐涎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2鐘,煎服,日2次。

    摘錄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十六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一六:白鮮皮湯處方

    白鮮皮2兩,玄參2兩,葛根(銼)2兩,白前2兩,大黃(銼碎,微炒)2兩,知母(焙)1兩半,鱉甲(醋浸,炙,去裙襕)1兩半,秦艽(去苗土)1兩半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粗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肺風(fēng)虛熱氣脹,鼻中生瘡,喘息促急,時復(fù)寒熱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錢匕,以水1盞,入童便少許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如人行4-5里再服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一六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一一:白鮮皮湯處方

    白鮮皮1兩,款冬花1兩,柴胡(去苗)1兩,車前子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甘草(炙)半兩,百合2兩,菊花1兩半,蔓荊實(炒)各1兩半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粗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目膚翳遮睛,及瞳人上有物如蠅翅狀,令人視物不明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5錢匕,以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食后溫服,臨臥再服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一一《圣濟總錄》卷十四:白鮮皮湯處方

    白鮮皮1分半,麻黃(去根節(jié))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3分,防風(fēng)(去叉)1分半,獨活(去蘆頭)1分半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研)1分半,當歸(銼,焙)1分半,芍藥1分半,桂(去粗皮)1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粗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風(fēng)邪入臟,狂言妄語,精神錯亂,腰疼骨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空腹溫服,日3次。服訖,取微汗為度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十四《圣濟總錄》卷五:白鮮皮湯處方

    白鮮皮1分,人參1分,芍藥3分,芎藭3分,知母1兩,款冬花2兩,百合1兩,前胡(去蘆頭)1兩,茯神(去木)1兩半,防風(fēng)(去叉)3兩,黃芩(去黑心)3分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肝虛中風(fēng),目眩,視物不明,筋肉抽掣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上為粗末。每服5錢匕,以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入竹瀝半合,重煎1兩沸,放溫服,臨臥再服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五《千金》卷五:白鮮皮湯處方

    白鮮皮1兩,大黃1兩,甘草1兩,芍藥18銖,茯苓18銖,細辛18銖,桂心18銖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少小客鬾挾實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上(口父)咀。以水2升,煮取9合,分3服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千金方衍義》:方中白鮮皮專解風(fēng)毒,故風(fēng)癇亦多用之;大黃蕩滌腸胃,有推陳致新之功;芍藥除堅積腹痛;茯苓治胸脅逆氣;細辛治百節(jié)拘攣;桂心利關(guān)節(jié)結(jié)氣;甘草和臟腑寒熱。合諸味主治,則風(fēng)癇乳癖,無不兼該,何憚魅氣之不釋乎?

    摘錄《千金》卷五《圣濟總錄》卷二十四:白鮮皮湯處方

    白鮮皮1兩,菊花1兩,石膏(研)1兩,荊芥穗1兩,桂(去粗皮)1分,甘草(炙)半兩,麻黃(去節(jié))2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粗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傷寒頭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二十四《圣濟總錄》卷一六八:白鮮皮湯處方

    白鮮皮半兩,人參半兩,白芷半兩,防風(fēng)(去叉)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知母(焙)半兩,沙參半兩,犀角(鎊)半兩,甘草(炙)1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粗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小兒潮熱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錢匕,加薄荷3片,煎取5分,去滓,分溫2服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一六八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二八:白鮮皮湯處方

    白鮮皮1兩,桑根白皮(銼)1兩,玄參1兩,漏蘆(去蘆頭)1兩,升麻1兩,犀角屑半兩,敗醬3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粗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癰疽日月久遠,膿水不盡,心中煩悶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5錢匕,以水1盞半,煎至1盞,入芒消半錢匕,濾去滓,空心溫服,晚再服。

    稍覺瘡?fù)粗梗慈ッ⑾?/p>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二八《圣濟總錄》卷八:白鮮皮湯處方

    白鮮皮1兩半,女萎1兩半,防風(fēng)(去叉)1兩半,細辛(去苗葉)1兩半,升麻1兩半,蒼耳(炒)1兩半,桂(去粗皮)1兩半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半,五味子1兩半,菖蒲(九節(jié)者,去須節(jié),米泔浸,切,焙)1兩半,蒺藜子(炒,去角)1兩半,黃耆(炙,銼)3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,如麻豆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風(fēng)腰腳不隨,四肢(疒帬)痹,口噤不語,手臂腳膝痿弱顫掉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,日2次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八《外科大成》卷四:白鮮皮湯處方

    白鮮皮3兩,海風(fēng)藤3兩,金銀花2兩,白茯苓2兩,肥皂子肉2兩,苦參2兩,五加皮1兩,漢防己1兩,鴨腳花根1兩,蟬退1兩,豬牙皂角1兩5錢,皂角刺1兩5錢,苡仁1兩5錢,土茯苓4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分10劑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楊梅瘋癬及鵝掌風(fēng)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3鐘,煎1鐘服。每日空心食雄豬肉3-4兩。

    注意

    忌發(fā)物。

    摘錄《外科大成》卷四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人參(少者,以山藥4錢炒黃代之)1錢半,白術(shù)1錢半,歸身1錢半,熟地1錢半,杜仲(姜炒)1錢半,阿膠(蛤粉炒)1錢半,艾葉8分,條芩(酒炒)1錢,黃柏(炒)1錢,白芍1錢,炙草7分(或加三七根2錢)。功能主治孕婦氣血兩虛,六脈微弱,不時......
  • 《重訂嚴氏濟生方》:安榮散處方麥門冬(去心)通草 滑石各6克 當歸(去蘆,酒浸)燈心 甘草(炙)各15克 人參 細辛(洗)各3克制法上為細末。功能主治婦人妊娠,平素酒色過度,傷其血氣,水臟閉澀,遂成子淋。用法用量每服9克,煎麥門冬湯調(diào)服,不......
  • 《會約醫(yī)鏡》卷十四:安榮湯處方當歸(去尾)9~15克 熟地15~18克 丹參6克 淮山藥9克 白芍(酒炒)4.5克 丹皮3.6克 阿膠(蛤粉炒)6克 川續(xù)斷6克 甘草(炙)3克功能主治血分有熱,崩漏日久,六脈虛弱,體虧無神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......
  • 處方生地5兩,通草1兩半,人參1兩半,紫菀2兩,燈心1兩半,當歸3兩,車前子3兩,麥冬3兩(去心)。制法上為散。功能主治子淋澀痛,脈微數(shù)者。用法用量水煎3錢,去滓溫服。各家論述妊娠濕熱傷陰,氣不施方,故小便澀痛,淋瀝不已焉。生地滋陰壯水;木......
  • 處方白術(shù)2錢,當歸2錢,麥冬2錢,茯苓皮1錢,通草1錢,甘草4分,燈心5分,黃苓7分,竹葉10個。功能主治淋病。摘錄《蒿崖尊生》卷十四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