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野杜仲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野杜仲拼音注音Yě Dù Zhònɡ別名

    四棱子、金絲杜仲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,黑杜仲(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江西《草藥手冊(cè)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大花衛(wèi)矛根、根皮樹皮。全年可采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或溝谷林緣,常見于石灰?guī)r山地。分布浙江、江西、甘肅、陜西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、湖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常綠喬木或灌木,高達(dá)10米。樹皮灰黑色;小枝圓筒形,灰綠色,折斷后有白絲;幼枝黃綠色,有4棱。單葉對(duì)生,薄革質(zhì),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,或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,邊緣具均勻的細(xì)鋸齒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淡綠色,兩面均無毛,下面主脈明顯隆起;葉柄長約0.5~1厘米。聚傘花序腋生,有花5~9,總花梗長達(dá)5厘米;花大,白色,直徑達(dá)2厘米,4數(shù);花瓣圓形,面上有皺紋;雄蕊有細(xì)長花絲;子房每室有6~12顆胚珠。蒴果有4銳棱,成熟時(shí)呈黃色。種子黑色,外被深紅色的假種皮。花期5~6月。果期7~9月。

    本植物的果實(shí)(大花衛(wèi)矛果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根皮、樹皮含硬橡膠,樹皮中含量為3.38~17.25%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腰痛,血瘀閉經(jīng),痛經(jīng)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腰痛:大花衛(wèi)矛樹皮或根皮一兩,大活血一兩,柘藤根一兩。加酒煎,一日三次分服。

    ②治血瘀閉經(jīng),痛經(jīng):大花衛(wèi)矛根五錢,野南瓜根一兩,烏藥五錢。水煎服。(功用主治以下出江西《草藥手冊(cè)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野杜仲拼音注音Yě Dù Zhònɡ別名

    四棱子、痰藥。

    英文名Root-bark of Largeflower Euonymus出處

    出自江西《草藥手冊(cè)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大花衛(wèi)矛及肉花衛(wèi)矛的根、樹皮或根皮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1.Euonymus grandiflorus Wall.2.Euonymus carnosus Hemsl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凈,切片,或剝皮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山坡灌叢中或溝谷林緣,常見于石灰?guī)r山地。

    2.生于山坡、林邊或灌叢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1.分布于陜西、甘肅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。

    2.分布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(tái)灣、河南、湖北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大花衛(wèi)矛 常綠喬木或灌木,植株高4-10m。樹皮灰黑色。小枝圓筒形,灰綠色,折斷后有白絲,幼枝有棱,黃綠色。單葉對(duì)生;葉柄長0.5-1cm;葉片倒卵形、倒卵狀長圓形、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,長4-10cm,寬2-5cm,先端急尖或短尖,邊緣具細(xì)齒,基部楔形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淡綠色。聚傘花序腋生,總花梗長達(dá)5cm,有花5-9朵,花大,直徑達(dá)2cm,黃白色,4出數(shù);花瓣圓形,上面有皺紋;雄蕊花絲細(xì)長,著生于肥大方形花盤的邊緣上。蒴果具狹翅狀4銳棱,成熟時(shí)黃色至紅色。種子黑色,外被深紅色假種皮?;ㄆ?-6月,果期7-9月。

    2.肉花衛(wèi)矛 本種與大花衛(wèi)矛極相似,主要區(qū)別為:葉柄長達(dá)2cm;葉較寬大,長5-15cm,稍帶肉質(zhì),長方橢圓形、寬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,基部寬楔形,先端突短尖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根皮、樹皮含硬橡膠,樹皮中含量為3.38-17.25%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脾;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苦;辛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(fēng)除濕;活血通經(jīng);化瘀散結(jié)。主風(fēng)濕疼痛;跌打傷腫;腰痛;經(jīng)閉;痛經(jīng);瘰疬痰核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;或浸酒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腰痛:大花衛(wèi)矛樹皮或根皮一兩,大活血一兩,拓藤根一兩。加酒煎,一日三次分服。②治血瘀閉經(jīng),痛經(jīng):大花衛(wèi)矛根五錢,野南瓜根一兩,烏藥五錢。水煎服。(功用主治以下出江西《草藥手冊(cè)》)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穿山龍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Lónɡ別名穿地龍、地龍骨、金剛骨、雞骨頭、野山藥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穿龍薯蕷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,以根狀莖入藥。春秋采挖,去掉外皮及須根,切片曬干。性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穿心草拼音注音Chuān Xīn Cǎo別名串錢草、穿錢草、頂心風(fēng)來源龍膽科穿心草屬植物穿心草Canscora lucidissimma (Levl. et Vant.) Hand.-Mazz.的全草。秋冬采收,去雜質(zhì),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穿心蓮拼音注音Chuān Xīn Lián別名欖核蓮、一見喜、斬舌劍、苦草、苦膽草、四方草英文名HERBA ANDROGRAPHIS來源本品為爵床科植物穿心蓮(圓錐須藥草)Andrographis paniculata (Bu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穿根藤拼音注音Chuān Gēn Ténɡ別名春根藤(《廣東中藥》),木頭疳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,崧根藤、伸筋藤、石邦子(《廣東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福建中草藥》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匍匐九節(jié)的枝、葉或全株。全年可采,割取枝葉,曬干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Shí Ténɡ來源藥材基源:為馬兜鈴科植物凹脈馬兜鈴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Aristolochia impressinervis C.F.Liang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石灰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