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巴豆(去皮.心.膜.去油)、杏仁(浸.去皮.尖.研),各七十個;黃蠟一兩三錢,砒霜(研.入磁罐子.以赤石脂固封縫.鹽泥固濟(jì).燒通赤.候泠取出)一兩六錢,白膠香(研細(xì))四錢,黃丹(炒)二兩半,乳香(研)六錢半,朱砂(研飛)半兩,木鱉子(燒焦)十個。
上合研勻,熔蠟和圓,如黃米大,每錢作一百二十圓。
治大人、小兒一切瀉痢,無問冷熱赤白,連綿不瘥,愈而復(fù)發(fā),腹中疼痛者,宜服之。
每服一圓,小兒半圓。
水瀉,新汲水下。
赤痢,甘草湯下。
白痢,干姜湯下。
赤白痢,甘草干姜湯下。
并放冷臨臥服。
忌熱物一、二時辰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巴豆(去皮.心.膜.去油)、杏仁(浸.去皮.尖.研),各七十個;黃蠟一兩三錢,砒霜(研.入磁罐子.以赤石脂固封縫.鹽泥固濟(jì).燒通赤.候泠取出)一兩六錢,白膠香(研細(xì))四錢,黃丹(炒)二兩半,乳香(研)六錢半,朱砂(研飛)半兩,木鱉子(燒焦)十個。
炮制上合研勻,熔蠟和圓,如黃米大,每錢作一百二十圓。
功能主治治大人、小兒一切瀉痢,無問冷熱赤白,連綿不瘥,愈而復(fù)發(fā),腹中疼痛者,宜服之。
用法用量每服一圓,小兒半圓。
水瀉,新汲水下。
赤痢,甘草湯下。
白痢,干姜湯下。
赤白痢,甘草干姜湯下。
并放冷臨臥服。
注意忌熱物一、二時辰。
摘錄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