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紫椿

    拼音注音Zǐ Chūn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楝科植物紫椿的根皮、葉、果實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oona microcarpa(DC.)Harms[Cedrela microcarpe DC.;Toona sureniauct.non(B1.)Rocm.]

    采收和儲藏:春季挖根,除去栓皮,剝?nèi)「?,仰面曬干。葉,隨時可采。果實在10月果實成熟時摘取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800-2200m的丘陵山地或常綠闊葉林中,常有栽培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紫椿 喬木,高達15m。樹皮灰色,片狀剝落;小枝初時被薄柔毛,后變無毛而呈褐色,具蒼白色皮孔。偶數(shù)羽狀復葉互生,長70-90cm,具長柄,總軸和葉柄被微毛;小葉9-12對,對生或互生;小葉柄長5-8mm,被短柔毛;葉紙質(zhì),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,長11-19cm,寬4-7cm,先端尾尖,基部偏斜不等,全緣,兩面均無毛或背面沿脈處和脈腋內(nèi)被毛;花兩性,圓錐花序頂生,略短于葉,被微柔毛;萼片圓形,外面被短硬毛并有緣毛;花瓣白色,橢圓狀倒卵形,長約6mm,有緣毛;雄蕊5,與花瓣等長,花絲紫色;花盤與子房同被短硬毛;子房圓錐形,柱頭盤狀。蒴果長橢圓形,長2.5-3.5cm,有多數(shù)長圓狀的皮孔,果皮木質(zhì)。種子橢圓形,兩端具膜質(zhì)的翅?;ㄆ?-5月,果期5-10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甘;澀;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燥濕;止血;殺蟲。主潰瘍??;胃、腸道出血;血崩;痢疾;腸炎;皮膚瘙癢;癰癤;痔瘡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根皮6-15g,果3-9g,鮮葉30-60g。外用:適量,煎水洗;或研末調(diào)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巴旦杏仁拼音注音Bā Dàn Xìnɡ Rén別名八擔仁(《飲膳正要》),巴達杏仁(《本草通玄》),叭噠杏仁(《要藥分劑》)。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巴旦杏的干燥種子。果實成熟后采收,除去果肉及核殼,取種仁,曬干。生境分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Máo Guǒ別名牛草果出處《貴州民間藥物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五節(jié)芒根莖部葉鞘內(nèi)的蟲癭。蟲癭全年均可采集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草地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安徽、江蘇等地。原形態(tài)五節(jié)芒,又名:萱仔、馬兒扦。 多年生草本,高2~4米。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巴茅根別名大茅根來源禾本科芒屬植物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(Maxim.) Benth., et Hook. f.,以根狀莖入藥。四季可采,曬干。性味甘,涼。功能主治清熱,活血。用于婦女干血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巴豆拼音注音Bā Dòu別名雙眼龍、大葉雙眼龍、江子、猛子樹、八百力、芒子英文名FRUCTUS CROTONIS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。的干燥成熟果實,根及葉亦供藥用。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堆置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巴豆葉拼音注音Bā Dòu Yè別名雙眼龍葉(《嶺南采藥錄》),大葉雙眼龍葉(《嶺南草藥志))。出處《南寧市藥物志》來源大戟科植物巴豆的葉片,植物形態(tài)詳“巴豆“條。功能主治治瘧疾,瘡癬,跌打損傷,蛇傷。①《嶺南采藥錄):“治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