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鄭相國與清娥丸

    青娥丸為古今補腎良方,首載于宋代的《和劑局方》中,青娥丸之來歷及流傳,與唐代相國鄭姻有一段有趣的傳說。

    鄭姻(公元762~829年),字文明,唐憲宗時,任中書門下平章事(宰相),居相位四年而罷。唐元和七年(公元812年),鄭年五旬時,奉朝廷之命,出任嶺南節(jié)度使。鄭因年高體弱,加之南方地勢卑濕,任職不久即因濕邪感傷內(nèi)外,引起多種疾病發(fā)作,身體陽氣也漸衰竭。經(jīng)服用鐘乳石等“補劑”,百端不應(yīng),正苦無良策。這時,一位來自詞陵國(今印尼爪哇或蘇門答臘)的船主,名李摩訶,獲知鄭的病況后,前來探望,并向鄭獻上一方并附有已配好的藥,囑病者服之。鄭初時未敢服,經(jīng)摩訶再三苦勸,始服下。不料藥后七八日,鄭覺得有些應(yīng)驗,病情開始減輕,于是又堅持服下去,效果更加明顯,最后竟痊愈了,身體也強壯了許多。此時,鄭篤信此方之功力。

    三年后,鄭相國罷郡歸京,將此方錄下傳之他人,經(jīng)多人服用后,發(fā)現(xiàn)該方不僅對腰痛、腳氣(因濕造成的下肢腫脹或萎軟癥)等有良效,而且經(jīng)常服該藥還能“壯筋骨、活血脈、烏鬢須、益顏色“。對老年人可起延年益氣,悅心明目的作用,特別是服此藥可使人鬢發(fā)變黑,人顯年輕,具有美容美發(fā)效果。此方如此功效卓著,對此后人有詩贊日:“三年持節(jié)向南隅,人信方知藥力殊,奪得春光來在手,青娥休笑白髭須?!扒喽鹜柚蟾啪途売捎诖?。青娥者,古代指少女美貌,也指耳前鬢發(fā)。方名取青娥,也表明該方確有“烏鬢發(fā)、益顏色“之功效。

    其實,李船主所獻藥方僅有二味藥,即后來青娥丸中之主藥補骨脂和胡桃肉。此方制法和服法是:將補骨脂洗凈研為細末,胡桃肉去內(nèi)皮搗如泥,用蜜和糖和勻,貯于瓷器中。每日晨,以曖酒二合,調(diào)藥一匙服之,后以飯壓,或以開水調(diào)服亦可。后來的青娥丸中又加入杜仲或蒜,制丸服用。本方主治腎氣虛、五臟虛損、各類腰痛及腳氣癥等。近年有研究證明,服用青娥丸不僅有補益腎氣,延緩衰老功效,而且能提高骨密度,對防治中老年人骨質(zhì)疏松癥有良好效果,不愧是老年人的保健佳品。

    還值一提的是,唐初至唐中葉,追求“服石養(yǎng)身”成為一種風(fēng)尚,特別是鐘乳石、硫黃之類,士大夫官僚幾乎家家有此物,自居易就有“鐘乳三千兩,金釵十二行“的詩句。唐朝數(shù)代帝王及名士追求長生而濫用金石者甚多,造成中毒而喪命的也并非個別,其教訓(xùn)是十分深刻的。鄭相國也未能免俗,但服鐘乳石無效后,他能改弦易轍,并將所獲青娥丸傳之于世,供他人試驗服用。這樣就使部分服石者能舍金石之劑而服用此方,由此也減少了服石造成的危害,正如宋·蘇頌《圖經(jīng)本草》中云:“今人多以胡桃肉合補骨脂服,此法出于唐鄭相國?!笨梢宰C之。

更多中藥材
  • 我們中藥很多都是草木的根莖等,也有很多是化學(xué)合成的物質(zhì),但還有一種,就是植物的種子,比如說火麻仁,火麻仁,中藥名,??浦参锎舐榈母稍锍墒旆N子,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中南等地,本品呈卵圓形,表面灰綠色或灰黃色,有微細的白色或棕色網(wǎng)紋,兩邊有......
  • 火麻仁這個可能大多數(shù)人都不是特別清楚它,那么應(yīng)該熟悉它的兄弟叫做人人喊打,容易上癮的大麻,是不是說的有點可怕,它其實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種子,別名又叫大麻仁、火麻、線麻子,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除去雜質(zhì),曬干后為火麻仁,火麻仁味甘,性平,......
  • 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作用,就像某樣?xùn)|西上的不同部位,它們的作用可能不同,像烏柏根的皮,烏柏苦、微溫、有小毒,有殺蟲、解毒、利尿、通便的功用,而烏柏根的皮用于水腫脹滿,有瀉下逐水的功效,對水腫脹滿,二便不通,用之有消除腹水功效,所以也有用烏柏根......
  • 家里老人幾乎都有風(fēng)濕病,每年都會幫他們買不少可以減少風(fēng)濕疼痛的藥,吃的藥丸,貼的膏藥幾乎囊括了所有的藥,每次去中藥店選配藥材時,中醫(yī)們往往會加入一種叫紅大戟或者京大戟的藥草,這2種藥材的主治功能相近,只是其配藥量上面會有一定的差異,京大戟有......
  • 看中醫(yī)藥書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個詞,紅大戟;本是無異,卻逐漸被這圖文并茂的野草野花吸引,其中,有一種植物,紅色莖,綠色的葉片,深綠的老葉上拖著淺綠的新芽,顏色過渡的倒是別致,它是紅大戟,不僅外表紅色,折斷的莖里也是紅褐色,又因為根部長得像紅薯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