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加味犀角地黃湯

    《醫(yī)學探驪集》卷四:加味犀角地黃湯處方

    犀牛角2錢,生地黃5錢,丹皮2錢,白芍3錢,滑石4錢,酒黃芩5錢,炒梔子4錢,竹葉1錢,木通3錢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鼻衄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,溫服,再以復元散聞之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犀角地黃湯已是寒涼之品,又加梔子清上焦之熱,酒芩清血中之熱,滑石清六腑之熱,木通、竹葉引諸熱從小便出,熱去血不妄行,而鼻衄自止矣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學探驪集》卷四《傷寒全生集》卷三:加味犀角地黃湯處方

    犀角、牡丹皮、生地、大黃、赤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陽證將解,衄血不盡,或陽熱已深,吐血不盡,留在上焦,為痰血結(jié)胸,手不可近,但漱水不欲咽,喜忘如狂,大便黑,小便自利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,溫服。

    如血未下,加桃仁、紅花、枳實。

    摘錄《傷寒全生集》卷三《傷寒六書》卷三:加味犀角地黃湯處方

    犀角(磨,無以升麻代),生地黃1錢5分,芍藥6分,桔梗6分,當歸6分,陳皮6分,甘草3分,紅花3分,牡丹皮(去骨)8分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傷寒煩躁,漱水不下咽,屬上焦有瘀血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方中犀角用量原缺。

    摘錄《傷寒六書》卷三《顧氏醫(yī)徑》卷四:加味犀角地黃湯處方

    犀角、生地、白芍、丹皮、枳殼、黃芩、桔梗、陳皮、百草霜、香附、甘草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血熱傷絡(luò),亂其常度,逆行而吐,或鼻衄常出,形成倒經(jīng)。

    摘錄《顧氏醫(yī)徑》卷四《治疹全書》卷中:加味犀角地黃湯處方

    生地、丹皮、白芍、連翹、丹參、防風、川連、柴胡、牛蒡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疹毒熱甚,口鼻出血,目赤胬障,嘔吐蛔蟲,煩躁口渴,口瘡牙疳,狂亂譫語,大便秘結(jié),便血糞黑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上藥先煎去滓,再以水磨犀角汁入藥煎1沸,溫服。

    摘錄《治疹全書》卷中《痘疹仁端錄》卷九:加味犀角地黃湯處方

    犀角、牛子、荊芥、甘草、防風、升麻、桔梗、麥冬、生地、黃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壯熱,口疳。

    摘錄《痘疹仁端錄》卷九《理虛元鑒》卷下:加味犀角地黃湯處方

    犀角、生地、赤芍、丹皮、蒲黃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虛勞內(nèi)熱,痰中夾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加燈心30寸,荷葉1大張,煎湯代水。

    摘錄《理虛元鑒》卷下《醫(yī)便》卷三:加味犀角地黃湯處方

    犀角(鎊)、生地黃、芍藥、牡丹皮、麥門冬、黑山梔仁(炒黑,韭菜根自然汁吃透)各等分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火載血上,錯經(jīng)妄行,吐血、嘔血、衄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5錢,水1鐘半,煎7分,溫服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便》卷三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干姜(炮)4兩,甘草(炙)4兩,黃藥子4兩,板蘭根4兩,犀角(鎊)1兩。制法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功能主治中暍垂死。用法用量每服1丸,熱湯化服。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三十四......
  • 《醫(yī)方類聚》卷七十五引《施圓端效方》:備急散處方盆消120克 紫河車 青黛各15克 蒲黃30克 甘草60克 薄荷75克 僵蠶9克(炒)制法上藥共為細末,入消研勻。功能主治主咽喉腫痛生瘡,涎堵水米難下。用法用量每次1.5克,吹入咽喉中。摘錄《......
  • 處方硫黃60克 牛角(研令極細)枯白礬各15克制法共研細末,和勻,水浸蒸餅和丸,如梧桐子大,朱砂為衣。功能主治主氣虛傷冷,暴作水瀉,日夜二三十行,腹痛不止。用法用量每服15~20丸,米飲或鹽湯下。摘錄《政和本草》卷四引《孫尚藥方》......
  • 處方沉香半兩,丁香(半生半炒)半兩,干姜(炮)半兩,京三棱(煨,銼)半兩,蓬莪術(shù)(煨,銼)半兩,藿香(用葉)1兩,木香1兩,肉豆蔻(去皮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高良姜1分,胡椒1分,甘草(炮)1分。制法上為......
  • 處方苧麻根3斤(連葉),赤小豆4升。功能主治小兒諸瘡腫毒。用法用量上以水3斗煮,浴,1日3-4遍浸洗??蠢錈?,避風。摘錄《普濟方》卷四○六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