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粘毛鼠尾草

    拼音注音Zhān Máo Shǔ Wěi Cǎo別名

    野芝麻、黃花鼠尾草、吉子嘎保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唇形科植物粘毛鼠尾草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alvia roborowskii Maxim.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季采收全草,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一海拔2500-3700m的山坡草地,溝邊陰處,山腳山腰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粘毛鼠毛草,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30-90cm。根長錐菜,褐色。莖密被有粘膜的長硬毛。葉對生;葉柄長2-6cm,被粘腺的長硬毛;葉片戟形或戟狀三角形,兩面被粗伏毛,下面尚有淺黃色原點。輪傘花序4-6花,上部密集下部疏離組成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;花萼鐘形,二唇形,上唇三角狀半圓形,下唇齒三角形;花冠黃色,長1-1.3cm,外面被疏柔毛,內(nèi)面離冠筒基部2-2.5mm有不完全的疏柔毛毛環(huán);花絲長約4mm,藥隔長約4mm,上下臂近等長。小堅果倒卵圓形,暗褐色,光滑。花期6-8月,果期9-10月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根含丹參酮(tanshinone)Ⅰ、ⅡA,亞甲基丹參醌(methylenetanshinquinone)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;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微苦;微甘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肝;明目;止痛。主目赤腫痛;翳膜遮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-9g;或研末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i別名洋槐、刺兒槐來源豆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.,以花入藥。生境分布東北、西北、華北、華東?;瘜W(xué)成分葉含有刺槐甙(acaciin,C28H32O13·4H2O)、刺槐素(acacetin,C1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槐花拼音注音Cì Huái Huā出處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。6~7月采。生境分布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。原形態(tài)刺槐,又名:洋槐、胡藤。落葉喬木或灌木,高至25米左右。樹皮褐色,有深裂槽;枝上具刺針。葉互生;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沙蓬拼音注音Cì Shā Pénɡ別名豬毛菜、大翅豬毛菜(《東北植藥圖志》),扎蓬棵(《中國藥植圖鑒》),風(fēng)滾草(《吉林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中國藥植圖鑒》來源為藜科植物刺沙蓬的全草。夏季開花時割取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沙質(zhì)土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ǎi Sōnɡ別名刺松藻來源藻類綠藻門刺海松Codium fragile (Sur.)Hariot,以葉狀體入藥。性味甘、咸,寒。功能主治驅(qū)蛔蟲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刺猬皮拼音注音Cì Wei Pí別名猬皮、刺鼠皮、刺球子皮來源刺猬科動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.或短刺猬Hemichianus dauricus Sundevall的干燥外皮。將皮剝下,撒上一層石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