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珠芽蓼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珠芽蓼拼音注音Zhū Yá Liǎo別名

    猴娃七、山高粱、蝎子七、剪刀七、染布子

    來源

    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nm L.,以根狀莖入藥。秋季采挖,洗凈曬干備用。

    性味

    苦、澀,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,散瘀止血。用于扁桃體炎,咽喉炎,腸炎,痢疾,白帶,崩漏,便血;外用治跌打損傷,癰癤腫毒,外傷出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2~5錢;外用適量,研粉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珠芽蓼拼音注音Zhū Yá Liǎo英文名RHIZOMA POLYGONI VIVIPARI來源

    本品為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L.的根莖。秋季采挖,除去莖葉、細根、泥沙,曬干。

    性狀

    本品呈扁圓柱形或團塊狀,常彎曲成蝦狀,長2~5cm,直徑0.3~1.5cm;表面呈棕褐色,稍粗糙,可見較密的環(huán)節(jié)及根痕;一面隆起,另一面較平坦或略具凹槽;有時先端具棕褐色葉鞘殘基。質(zhì)較硬,折斷面平坦,灰棕色或紫紅色;白色點狀的維管束排列成斷續(xù)的環(huán)狀。氣微,味苦澀。

    貯藏

    置陰涼干燥處。

    鑒別

    本品橫切面:木栓層為數(shù)列細胞,呈棕褐色,常含有棕色物。皮層狹窄。維管束外韌型,斷續(xù)排列成環(huán);木質(zhì)部導管直徑10~25μm。薄壁細胞有大量的草酸鈣簇晶,直徑50~120μm;并含淀粉粒,呈圓形,橢圓形或盔帽形,臍點點狀,裂縫狀。

    性味

    苦、澀、微甘,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瀉,健胃,調(diào)經(jīng)。治胃病,消化不良,腹瀉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、崩漏等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9g;沖服或煎湯服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姑花拼音注音Cí Gū Huā出處《福建民間草藥》來源為澤瀉利植物慈姑的花。功能主治《中國醫(yī)學大辭典》:“明目,去濕。治一切療腫痔漏?!啊办顫裰?,同于茵陳?!坝梅ㄓ昧恐我磺叙郫彛捍裙没ㄟm量。用冷開水洗凈,搗敷患處。孕婦忌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í Zhú別名甜慈、酒米慈、釣魚慈、叢竹來源禾本科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(Rendle) McClure,以竹芯、竹葉、竹根(根狀莖)入藥。生境分布陜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。性味苦、甘,微寒。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葉拼音注音Cí Zhú Yè出處《草木便方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葉或卷而未放的嫩葉(慈竹葉)。 全年可采。摘下嫩葉,曬干或鮮用。生境分布生于平地或低丘。分布四川、貴州、湖南、湖北、陜西。產(chǎn)四川、貴州等地。原形態(tài)慈竹(《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出處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根莖。性味下乳。功能主治內(nèi)服:燉肉或煎湯,鮮者1~4兩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慈竹根拼音注音Cí Zhú Gēn英文名rhizome 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氣筍拼音注音Cí Zhú Qì Sǔn別名陰慈竹筍子、陰筍子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。出處《草木便方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。5~6月采集遭受病害的未出土的嫩筍,曬干。性味《四川中藥志》:“性寒,味苦微甘,無毒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