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蟬殼1分(微炒),干蝎半分(微炒),朱砂1分(細研),麝香1分(細研),雄黃1分(細研),青黛半兩(細研),龍腦半分(細研),膩粉1錢(研),蜣螂5枚(去翅足,炒微黃),牛黃半分(細研),烏蛇3分(酒浸,去骨,炙微黃),蟾頭1枚(涂酥,炙微黃),甜葶藶1分(隔紙炒令紫色),巴豆10枚(去皮心,研,紙裹壓去油)。
上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用豬膽汁為丸,如黃米大。
小兒一切風疳,日漸羸瘦,體熱心驚,搖頭揉鼻,四肢煩躁,皮膚黃黑,毛發(fā)干枯,日久不愈。
每服3丸,以粥飲送下。
蟬殼半分,麝香半分,天南星半分,朱砂2分,蝎1個(首足全)。
上為末,爛飯為丸,如粟米大。
小兒積熱諸疾,初冬孩子壅熱涎嗽。
每服5-7丸,熟水送下。
蟬殼1分(去足,微炒),蝸牛殼1分,干漆1分(搗碎,炒令煙出),狗頭灰3分,夜明沙1分(微炒)。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
小兒疳痢久不愈,日夜度數(shù)無恒。
每服1歲1丸,以粥飲送下。兒大隨年加之。
蟬殼1分(微炒),烏蛇1兩(酒浸,去皮骨,炙令黃),青黛1分(細研),白僵蠶1分(微炒),麝香1分(細研),白附子1分(炮裂),豮豬膽1枚,蟾酥1分,蜣螂3枚(微炒),蛜(蟲祁)1分(微炒)。
上為末。以軟飯入豬膽汁同為丸,如黍米大。
小兒天瘹,身體發(fā)熱,口內(nèi)多涎,筋拘急,時發(fā)驚掣。
先將1丸,用奶汁研破,滴在鼻中,候嚏,即以薄荷湯送服3丸。3歲以上,加丸服之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蟬殼1分(微炒),干蝎半分(微炒),朱砂1分(細研),麝香1分(細研),雄黃1分(細研),青黛半兩(細研),龍腦半分(細研),膩粉1錢(研),蜣螂5枚(去翅足,炒微黃),牛黃半分(細研),烏蛇3分(酒浸,去骨,炙微黃),蟾頭1枚(涂酥,炙微黃),甜葶藶1分(隔紙炒令紫色),巴豆10枚(去皮心,研,紙裹壓去油)。
制法上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用豬膽汁為丸,如黃米大。
功能主治小兒一切風疳,日漸羸瘦,體熱心驚,搖頭揉鼻,四肢煩躁,皮膚黃黑,毛發(fā)干枯,日久不愈。
用法用量每服3丸,以粥飲送下。
摘錄《圣惠》卷八十六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九引《莊氏家傳》:蟬殼丸處方蟬殼半分,麝香半分,天南星半分,朱砂2分,蝎1個(首足全)。
制法上為末,爛飯為丸,如粟米大。
功能主治小兒積熱諸疾,初冬孩子壅熱涎嗽。
用法用量每服5-7丸,熟水送下。
摘錄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九引《莊氏家傳》《圣惠》卷九十三:蟬殼丸處方蟬殼1分(去足,微炒),蝸牛殼1分,干漆1分(搗碎,炒令煙出),狗頭灰3分,夜明沙1分(微炒)。
制法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
功能主治小兒疳痢久不愈,日夜度數(shù)無恒。
用法用量每服1歲1丸,以粥飲送下。兒大隨年加之。
摘錄《圣惠》卷九十三《圣惠》卷八十五:蟬殼丸處方蟬殼1分(微炒),烏蛇1兩(酒浸,去皮骨,炙令黃),青黛1分(細研),白僵蠶1分(微炒),麝香1分(細研),白附子1分(炮裂),豮豬膽1枚,蟾酥1分,蜣螂3枚(微炒),蛜(蟲祁)1分(微炒)。
制法上為末。以軟飯入豬膽汁同為丸,如黍米大。
功能主治小兒天瘹,身體發(fā)熱,口內(nèi)多涎,筋拘急,時發(fā)驚掣。
用法用量先將1丸,用奶汁研破,滴在鼻中,候嚏,即以薄荷湯送服3丸。3歲以上,加丸服之。
摘錄《圣惠》卷八十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