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顧步湯

    《辨證錄》卷十三:顧步湯處方

    牛膝30克 金釵石斛30克 人參9克 黃耆30克 當(dāng)歸30克 金銀花30克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大補(bǔ)氣血,清熱解毒。治氣血大虧,火熱之毒下注,致成腳疽。初起腳趾頭忽先發(fā)癢,已而作痛,指甲現(xiàn)黑色,以后腳指俱黑,甚則連足而俱黑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服。一劑而黑色解,二劑而疼痛止,三劑痊愈。若已潰爛,宜多服數(shù)劑。

    摘錄《辨證錄》卷十三《外科真詮》卷上:顧步湯處方

    黃耆30克 人參9克 金釵30克 當(dāng)歸30克 銀花30克 牛膝30克 菊花15克 甘草9克 公英15克 紫花地丁30克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脫疽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服。

    口渴者,加天花粉9克。

    摘錄《外科真詮》卷上《醫(yī)林纂要》卷十:顧步湯處方

    黃耆5錢,當(dāng)歸(酒洗)4錢,黃柏(鹽酒炒)2錢,知母(酒炒)2錢,熟地黃3錢,肉桂1錢,干姜1錢,牛膝3錢,虎脛骨(酥炙)3錢,金銀花2錢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大補(bǔ)氣血,滋陰壯陽。主脾腎陰虧,濕熱下流之足疽。起于足大趾,初癢疼痛,趾甲黑,漸而肉黑,上于足附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酒煎服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黃耆、當(dāng)歸以補(bǔ)氣血為主,黃柏、知母以滋陰行濕熱,熟地黃以壯腎水,肉桂以行血去毒,干姜以益陽去濕,牛膝、虎脛骨以峻勁達(dá)之下行,金銀花解毒。陰陽兼滋,氣血交補(bǔ),而后毒壅可消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林纂要》卷十清·《外科真詮》:顧步湯組成

    黃芪、金釵石斛、當(dāng)歸、金銀花、牛膝、紫花地丁各一兩(各30克),蒲公英、菊花各半兩(各15克),人參、甘草各三錢(各9克)。

    用法

    水煎服。

    功效

    益氣活血,清熱解毒。

    主治

    主治脫疽,局部皮色黯紅、腫脹,趾如煮熟紅棗、漸變紫黑、浸潤蔓延,五趾相傳,呈干性壞死、劇痛難忍、日夜不能安睡,或伴有發(fā)熱、口渴,苔黃舌紅或鮮紅無苔,脈弦數(shù)或細(xì)數(shù)。

    臨床應(yīng)用

   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、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病癥。

    1.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:以顧步湯加減治療30例,8周為1個(gè)療程。以患者血糖、血脂、血流變學(xué)、血管內(nèi)徑、峰值流速、平均流速等的改善情況判斷療效。結(jié)果:30例患者近期治愈18例,顯效6例,有效3例,無效3例,總效率90.0%。(《中醫(yī)藥導(dǎo)報(bào)》2008年第5期)

    2.血栓閉塞性脈管炎:以本方加減并結(jié)合中藥泡腳治療20例。療程為2個(gè)月,以臨床癥狀及創(chuàng)面愈合的情況判斷療效。結(jié)果:臨床治愈5例,占25%,顯效13例,占65%,進(jìn)步1例,占5%,無效1例。(《山西中醫(yī)》1994年第4期)

    方解

    顧步湯由四妙勇安湯去玄參,加人參、黃芪、石斛、牛膝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組成,益氣活血,合以清熱解毒。臨床應(yīng)用以熱毒熾盛、瘀血阻滯、氣虛陰虧為辨證要點(diǎn)。

    原書稱口渴者,加天花粉三錢。臨床如見血虛者,加熟地黃、白芍等;瘀滯未潰者,加穿山甲、皂角刺等;疼痛劇烈者,加乳香、沒藥等;兼有濕熱者,加黃芩、黃柏等;兼有血熱者,加赤芍、牡丹皮等。此外,還可加入清熱通絡(luò)之品,如絡(luò)石藤、桑枝等。原書記載:在內(nèi)服本方同時(shí),尚可用大粟米煮飯,拌芙蓉葉、菊花葉外敷。

    方歌

    參芪當(dāng)歸牛膝斛,公英地丁銀花入,菊花甘草脫疽毒,益氣養(yǎng)陰和清營。

    摘錄清·《外科真詮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硫黃1兩,半夏1兩,藿香葉1兩,大附子半兩,水銀砂子1分(水銀砂子即取方內(nèi)硫黃少許垍碗內(nèi)盛,慢火上結(jié)砂子用)。制法上為細(xì)末,酒煮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以朱砂為衣。功能主治下虛,陰陽錯(cuò)逆,霍亂吐逆,粥食不下。用法用量每服20-30丸,煎正......
  • 《靈樞》卷十:半夏湯別名半夏秫米湯(《蘭臺(tái)軌范》卷七)。處方半夏10克 秫米15克功能主治化痰和胃。主痰飲內(nèi)阻,胃氣不和,夜不得臥。用法用量上二味,以流水600毫升,煮取360毫升,每次服180毫升,一日二次分服。摘錄《靈樞》卷十方出《外臺(tái)......
  • 處方半夏(湯浸7次去滑)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瓤)1兩,木通1兩,桂心1兩,吳茱萸1分(湯浸7次,焙,炒)。制法上為散。功能主治胸痹,氣噎塞痛悶。用法用量每服5錢,水1大盞,加生姜半分,煎至5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(shí)候。摘錄《普濟(jì)方》卷一......
  • 明·方賢著《奇效良方》:半夏瀉心湯處方半夏(湯洗七次.二錢),人參(去蘆)、甘草(炙)、干姜(炮)、黃芩,各一錢半。黃連(一錢)。功能主治治心下痞滿而不痛干嘔者。用法用量上作一服,水二鐘,生姜五片,紅棗二枚,煎至一鐘,不拘時(shí)服。摘錄明·方賢......
  • 處方半夏6錢,黃連2錢,黃芩3錢,枳實(shí)3錢,生姜3錢。功能主治嘔甚而痞者。用法用量水8杯,煮取3杯,分3次服。虛者,復(fù)納入?yún)?、大棗。摘錄《溫病條辨》卷二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