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梔子花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梔子花拼音注音Zhī Zi Huā別名

    山梔花(《綱目》),野桂花、白蟾花、雀舌花(《滇南本草》整理本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滇南本草》

    來(lái)源

    為茜草科植物山梔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物形態(tài)詳"梔子"條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含揮發(fā)油。

    性味

    《滇南本草》:"性寒,味苦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肺,涼血。治肺熱咳嗽、鼻衄。

    《滇南本草》:"瀉肺火,止肺熱咳嗽,止衄血,消痰。"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傷風(fēng),肺有實(shí)痰、實(shí)火,肺熱咳嗽:梔子花三朵。蜂蜜少許同煎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    ②治鼻血不止:梔子花數(shù)片,焙干為末,吹鼻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梔子花拼音注音Zhī Zi Huā別名

    薝卜花、山梔花、野桂花、白蟾花、雀舌花、玉甌花、玉荷花

    英文名flower of Capa Jasmine出處

    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
    來(lái)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山梔的花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1.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2.Gardenia jasminlides Ellis var. fortuniana (lindl.) Hara。6-7月采摘,鮮用或晾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華東、中南各地栽培。產(chǎn)于浙江、江西、湖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山梔 原植物詳梔子條。

    2.重瓣梔子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狀,高達(dá)2m?;ㄝ嗪?jiǎn)倒圓錐形,頂端6深裂,裂片條狀披針形,長(zhǎng)3.5-4.5cm;花冠簡(jiǎn)長(zhǎng)4-8cm,重瓣,花瓣卵形、倒卵形或橢圓形,長(zhǎng)1.5-6.5cm,寬1.2-3.5cm;雌雄蕊退化?;ㄆ?-7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本品為不規(guī)則團(tuán)塊或類(lèi)三角錐形。表面淡棕色或棕色。萼簡(jiǎn)卵形或倒卵形,先羰5-7裂,裂片線狀披針形?;ü谛恚ü谙虏窟B成簡(jiǎn)狀,裂片多數(shù),倒卵形至倒披針形。雄蕊6,花絲極短。質(zhì)輕脆。昀碎。氣芳香,味淡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含揮發(fā)油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寒;苦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肺止咳;涼血止血。主肺熱咳嗽;鼻衄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6-10g;或焙研吹鼻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傷風(fēng),肺有實(shí)痰、實(shí)火,肺熱咳嗽: 梔子花三朵。蜂蜜少許同煎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②治鼻血不止: 梔子花數(shù)片,焙干為末,吹鼻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滇南本草》:瀉肺火,止肺熱咳嗽,止衄血,消痰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郎花拼音注音Bái Lánɡ Huā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(lái)源為橡樹(shù)科植物峨眉椴的根皮。生境分布生于中山區(qū)之森林中。分布四川等地。原形態(tài)落葉喬木,高約10米。芽卵形,芽鱗銳形或較鈍。單葉互生;長(zhǎng)方形或長(zhǎng)方卵形,長(zhǎng)9~11厘米,......
  •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白酒草別名山地菊、假蓬、酒藥草、小白酒草來(lái)源菊科白酒草Conyza japonica (Thunb.) Less.,以根入藥。生境分布福建、臺(tái)灣、廣西、廣東、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。性味辛、微苦,平。功能主治消炎鎮(zhèn)痛,祛風(fēng)化痰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Jīn Gǔ Lǎn別名百解薯、千金薯、竹葉薯、金銀帶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。出處《廣西中草藥》來(lái)源為馬兜鈴科植物三筒管的塊根。夏季采集,洗凈切片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深山林中。分布廣西、貴州等地。原形態(tài)三筒管,又名:青藤。多年......
  •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白金果欖別名山總管、百解薯、銀袋、苦涼藤來(lái)源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植物百解馬兜鈴Aristolochia westlandii Hemsl.,以塊根入藥。夏秋采挖,洗凈切片,曬干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。用于腸炎腹瀉,菌......
  • 別名耿馬鉤藤、雙鉤藤、無(wú)柄果鉤藤、雙鉤來(lái)源茜草科白鉤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.,以帶鉤的藤入藥。生境分布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。性味甘,微寒。功能主治清熱平肝,活血通經(jīng)。用于頭痛眩暈,感冒夾驚,驚癇抽搐,妊娠子癇;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