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掌葉半夏

    拼音注音Zhǎnɡ Yè Bàn Xià別名

    獨腳蓮、獨角蓮(《南京民間藥草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南京民間藥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天南星科植物掌葉半夏塊莖。6~7月挖取塊莖,洗凈泥土,除去須根,放入筐內,浸于水中,攪拌搓去外皮后,曬干或烘干,干后再用硫黃熏之,使顏色變白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野生于山坡、田野陰濕處。分布河北和長江流域及西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。塊莖近球形,類似半夏,但較大,徑約4厘米。葉柄纖細柔弱,淡綠色,長45~65厘米;葉片掌狀分裂,小葉9~11片。肉穗花序頂生,花序柄與葉柄等長或稍長;佛焰苞淡綠色,披針形,下部筒狀,長圓形,先端銳尖,長8~14厘米:花單性,無花被,雌雄同株;雄花著生在花序上端,雄蕊密集成圓筒狀,長約6毫米,有香蕉香氣;雌花著生在花序下部,貼生于苞片上,長約1.5厘米;花序先端附屬物線狀,長約9厘米,稍彎曲。漿果卵圓形,綠色,長4~5毫米,徑2~3毫米,內含種子1粒。花期6~7月。

    性狀

    塊莖近球形,直徑3~4厘米,外皮粗糙,褐色,有時尚留有已枯葉柄的基部。剝去外皮為類白色而呈粉狀,上部散有細凹點,與半夏在外形上很難區(qū)別,但一般形體比較大。

    本品在江蘇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等地作半夏使用。兩者的區(qū)別,詳"半夏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《廣西中藥志》:"味辛,性平,有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南京民間藥草》:"治腫毒。"

    ②《廣西中藥志》:"治毒蛇咬傷及無名腫毒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搗敷或研末調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別名和常山、胡椒樹、日本常山來源蕓香科臭常山屬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.,以根、莖、葉入藥。根、莖四季可采,曬干;葉夏秋采集,鮮用。性味苦、辛,涼。功能主治清熱利濕,截瘧,止痛,安神。用于風熱感冒,風濕關節(jié)腫痛,胃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òu Lǐ Zi別名老鴰眼、老烏眼。出處過去曾將《本經(jīng)》所載鼠李考證為本品,然根據(jù)植物分布,《本經(jīng)》等諸家本草所載鼠李并非本種,當為鼠李科植物凍綠 Rhamnus utilis Decne.來源藥材基源:為鼠李科植物達烏里鼠李的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òu Lǐ Pí別名鼠李皮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鼠李科植物達烏里鼠李Rhamnus davurica pall.的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hamnus davurica Pall.采收和儲藏:夏末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臭柏拼音注音Chòu Bǎi別名新疆圓柏、雙子柏(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),阿爾叉、霍寧-阿爾茨(蒙名)。出處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來源為柏科植物沙地柏的枝葉、球果。春、夏采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沙地、多石的干旱荒山和林下。分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臭梧桐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別名八角梧桐、山梧桐、臭桐柴、楸茶葉、后庭花來源馬鞭草科赪桐屬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.,以根、莖、葉入藥。春秋采根及莖,開花前采葉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