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野藿香

    拼音注音Yě Huò Xiānɡ別名

    牙皮彎(傣名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

    來源

    為唇形科植物冠唇花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林蔭處。分布廣東、云南、貴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草本,高1~1.5米,全株有香氣。莖四方形,被短柔毛。葉對生,卵形或闊卵形,邊緣有粗鋸齒,基部闊楔形,下延至葉柄而成狹翅,兩面被疏柔毛。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;萼鐘形,萼齒5,近相等而后齒稍大;花二唇形,上唇盔狀,褐色或紫色,下唇黃色,平展,先端3裂:雄蕊4。小堅果卵形,腹面具棱,背圓,褐色?;ㄆ?0~12月。

    性味

    性溫,味苦辛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芳香健胃,溫中理氣。治感冒風寒,喘咳氣急,消化不良,氣脹腹痛,腸炎痢疾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0.5~1兩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ài Piàn別名艾腦香(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),艾粉、結片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。出處《增訂偽藥條辨》來源為菊科植物艾納香葉片的加工品。植物形態(tài)參見“艾納香“條。生境分布主產廣東,廣西、貴州等地。性狀為半透明的結晶,直徑5~15毫米,厚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艾納香拼音注音ài Nà Xiānɡ別名大風艾、牛耳艾、大風葉、紫再楓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再風艾(《嶺南采藥錄》),大艾、大楓草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》),大骨風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大黃草(《中藥志》),大毛藥(《貴州植藥調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艾納香根拼音注音ài Nà Xiānɡ Gēn出處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來源菊科植物艾納香的根,植物形態(tài)詳“艾納香“條。性味辛,溫。功能主治祛風消腫,活血散瘀。治風濕痛,跌打瘀痛,產后骨痛,受涼腹痛,腹瀉。用法用量內服: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ài Hǔ別名地狗、艾鼬、兩頭烏、臭狗子英文名Weasel出處始載于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鼬科動物艾鼬的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.采收和儲藏:捕殺后,剝皮,剖腹,除去內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ài Hǔ Nǎo英文名Weasel Brain出處始載于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鼬科動物艾虎的腦髓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.采收和儲藏:捕捉后殺死,開顱取出腦,晾干。生境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