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野牡丹子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野牡丹子拼音注音Yě Mǔ Dān Zǐ出處

    《陸川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果實。秋后果實成熟時采收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物形態(tài)詳"野牡丹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《福建中草藥》:"淡,平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子宮出血,乳汁稀少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子宮出血:野牡丹子五錢,炒黑煎水服。(《陸川本草》)

    ②治乳稀少:野牡丹干果五錢,或加穿山甲三錢,通草二錢,豬腳一節(jié),水燉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野牡丹子拼音注音Yě Mǔ Dān Zǐ別名

    豹牙郎子

    英文名Fruit of Common Melastoma出處

    出自《陸川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野牡丹科植物野壯丹的果實或種子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elastoma candidum D. Don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約120m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開闊的灌草叢中,是酸性土常見的植物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財及福建、臺灣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灌木,高0.5-1.5m。莖印四棱形或近圓柱形,莖、葉柄密被緊貼的鱗片狀糙毛。葉對生;葉柄長5-15mm;葉片堅紙質(zhì),卵形或廣卵形,長4-10cm,寬2-6cm,先端急尖,基部淺心形或近圓形,全緣,兩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;基出脈7條。傘房花序生于分枝頂端,近頭狀,有花3-5朵,稀單生,基部具葉狀總苞2;苞片、花梗及花萼密被鱗片產(chǎn)太糙伏毛;花梗長3-20mm;花5數(shù),花萼長約2.2cm,裂片卵形或略寬,與萼管等長或略長,先端漸尖,兩面均被毛;花瓣玫瑰紅色或粉紅色,倒卵形,長3-4cm,先端圓形,密被緣毛;雄蕊5長5短,長者藥隔基部伸長,彎曲,末端2深裂,短者藥室基部具一對小瘤;子房半下位,5室,密被糙伏毛,先端具一圈剛毛。蒴果壇狀球形,與宿存萼貼生,長1-1.5cm,直徑8-12mm,密被鱗片狀糙伏毛;種子鑲于肉質(zhì)胎座內(nèi)?;ㄆ?-7月,果期10-12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止血;通經(jīng)下乳。主崩漏;痛經(jīng);經(jīng)閉;難產(chǎn);產(chǎn)后腹痛;乳汁不通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;或研末泡酒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子宮出血:野牡丹子五錢,炒黑煎水服。(《陸川本草》)②治乳稀少:野牡丹干果五錢,或加穿山甲三錢,通草二錢,豬腳一節(jié),水燉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穿魚藤拼音注音Chuān Yú Ténɡ別名大穿魚草、水楊柳、疏脈山茱萸出處《紅河中草藥》來源為山茱萸科植物小梾木的全株。全年可采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生境分布生于半山坡、溪邊、林陰處。分布陜西、甘肅、湖北至西南、華南等地。原......
  • 來源石竹科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.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東北、華北、西北和長江流域各省。性味苦,微寒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主治感冒,乳癰初起,疔疽腫痛。用法用量0.5~1兩,外用適量,鮮全草搗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Yè Juǎn Bǎi別名肺筋草、石上柏、鳳尾草、鴨頭草、銀肺筋草英文名Roughleaved Spikemoss出處始載于《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》?!吨袊幱脛游镏尽罚簯猛诤}?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卷柏科植物粗葉卷柏的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粗葉懸鉤子拼音注音Cū Yè Xuán Gōu Zi別名大葉蛇泡竻、大破布刺、老虎泡、虎掌竻,九月泡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,八月泡、牛尾泡、大竻壇(《廣西中草藥》)。出處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粗葉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Yè Mù別名白果雞屎樹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Lasianthus出處始載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粗葉木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asianthus chinensis Ben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