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越王余算

    拼音注音Yuè Wánɡ Yú Suàn別名

    越王竹(《南方草木狀》),海柳(《動物學大辭典》),白珊瑚(薛德焴《系統(tǒng)動物學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本草拾遺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海箸科動物沙箸水螅體分泌的石灰質骨胳

    生境分布

    著生于海底巖礁間。分布很廣,我國膠州灣以南的軟質海底幾乎均有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沙箸(《嶺表錄異》)

    群體呈肉質柱狀,長達1米以上。分為根及干兩部;根呈圓柱形的柄,常插在海底的泥沙中;干部呈兩側扁平形的軸,左右有短而密的枝狀物,其下緣排列多數(shù)水螅體,各水螅體有觸手8條,能伸縮。骨胳角質,色白,外被黑褐色或紅色的肉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本草拾遺》:"咸,平,無毒。"

    ②《海藥本草》:"咸,溫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本草拾遺》:"主下水,破結氣。"

    ②《海藥本草》:"主水腫浮氣,結聚,宿滯不消,腹中虛鳴,并宜煮服之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ūn Shù Huā別名椿花、椿芽樹花、春尖花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(A.Juss.)Roem.的花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oona sinensis(A.Juss.)Roem.[Cedrel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椿白皮拼音注音Chūn Bái Pí別名香椿皮(《經(jīng)驗方》),春顛皮(《分類草藥性》)。出處《食療本草》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。全年均可采收,但以春季水分充足時最易剝離。干皮可徑從樹上剝下;根皮須先將樹根挖出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n Pí別名臭椿、椿根皮、樗白皮、樗根皮英文名CORTEX AILANTHI來源本品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(Mill.)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。全年均可剝?nèi)?,曬干,或刮去粗皮曬干。性?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楮葉拼音注音Chǔ Yè別名構葉(《子母秘錄》),谷樹葉(《簡便單方》),醬黃葉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。出處《別錄》來源為??浦参飿嫎涞娜~?;瘜W成分含黃酮甙、酚類、有機酸、鞣質。性味甘,涼。①《別錄》:“味甘,無毒。“②《日華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楮頭紅拼音注音Chǔ Tóu Hónɡ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楮頭紅的全草。秋季采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溝邊陰濕處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江西、湖北、貴州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態(tài)直立草本,高10~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