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楊櫨耳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楊櫨耳拼音注音Yánɡ Lú ěr別名

    楊廬耳(《政和本草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本草拾遺》

    來源

    寄生于楊櫨樹上的木耳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物形態(tài)參見"木耳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《本草拾遺》:"平,無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本草拾遺》:"主老血結(jié)塊,破血,止血。煮服之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楊櫨耳拼音注音Yánɡ Lú ěr別名

    楊廬耳

    英文名Jew's Ear on Japanese Weigela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拾遺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寄生于忍冬科植物半邊月楊櫨樹上的木耳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Auricularia auricula(L.ex Hook.)Underw.[Tremella auricula L.ex Hook.];Auricularia polytricha(Mont.)Sacc.[Hirneola polytricha Mont.];Auricularia delicata(Fr.)P.Henn.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櫟、榆、楊、槐等闊葉樹腐木上。

    2.生于楊、柳、桑、槐等闊葉樹腐木上。

    3.生于闊葉樹腐木上。

    資源分布:1.分布于全國各地,各地還有人工栽培。

    2.分布于全國大部分省區(qū),各地有人工栽培。

    3.分布于福建、臺(tái)灣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木耳 子實(shí)體叢生,常覆瓦狀疊生。耳狀。葉狀或近林狀,邊緣波狀,薄,寬2-6cm,最大者可達(dá)12cm,厚2mm左右,以側(cè)生的短柄或狹細(xì)的基部固著于基質(zhì)上。初期為柔軟的膠質(zhì),粘而富彈性,以后稍帶軟骨質(zhì),干后強(qiáng)烈收縮,變?yōu)楹谏捕嗟慕琴|(zhì)至近革質(zhì)。背面外面呈弧形,紫褐色至暗青灰色,疏生短絨毛。絨毛基部褐色,向上漸尖,尖端幾無色,(115-135)μm×(5-6)μm。里面凹入,平滑或稍有脈狀皺紋,黑褐色至褐色。菌肉由有鎖狀聯(lián)合的菌絲組成,粗約2-3.5μm。子實(shí)層生于里面,由擔(dān)子、擔(dān)孢子及側(cè)絲組成。擔(dān)子長(zhǎng)60-70μm,粗約6μm,橫隔明顯。孢子腎形,無色,(9-15)μm×(4-7)μm;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,(11-15)μm×(4-7)μm,無色,常生于子實(shí)層表面。

    2.毛木耳 子實(shí)體初期杯狀,漸變?yōu)槎鸂钪寥~狀,膠質(zhì)、韌,干后軟骨質(zhì),大部平滑,基部常有皺褶,直徑10-15cm,干后強(qiáng)烈收縮。不孕面灰褐色至紅褐色,有絨毛,(500-600)μm×(4.5-6.5)μm,無色,僅基部帶褐色。子實(shí)層面紫褐色至近黑色,平滑并稍有皺紋,成熟時(shí)上面有白色粉狀物即孢子。孢子無色,腎形,(13-18)μm×(5-6)μm。

    3.皺木耳 子實(shí)體群生,膠質(zhì),干后軟骨質(zhì)。幼時(shí)杯狀,后期盤狀至葉狀,(2-7)cm ×(1-4)cm,厚5-10mm,邊緣平坦或波狀。子實(shí)層面凹陷,厚85-100μm,有明顯的皺褶并形成網(wǎng)格。不孕面乳黃色至紅褐色,平滑,疏生無色絨毛;絨毛(35-185)μm×(4.5-9)μm。孢子圓柱形,稍彎曲,無色,光滑,(10-13)μm×(5-5.5)μm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脾;肝;大腸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甘;苦;平;無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化瘀;止血。主瘀阻血凝;癥瘕結(jié)塊;痔瘡出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-12g;或燉服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本草拾遺》:主老血結(jié)塊,破血,止血。煮服之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iàn Yè Měi Dēnɡ Mù別名變?nèi)~裸實(shí)、刺仔木、咬眼刺(中國高等植物圖鑒)。英文名Variable-leaved Mayten出處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變?nèi)~美登木的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iàn Yè Hú Jiāo來源藥材基源:為胡椒科植物變?nèi)~胡椒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PipermutabileC.DC.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凈,切段,曬干或鮮用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或山谷水旁疏林中。資源分布:分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iàn Yì Lín Máo Jué別名小葉金雞尾巴草、小狗脊子英文名Variant Wood Fern出處始載于《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鱗毛蕨植物變異鱗毛蕨的根莖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Dryopteris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變色紅菇別名蘑菇來源真菌類擔(dān)子菌綱傘菌目紅菇科變色紅菇Russula integra (L.) Fr.,以子實(shí)體入藥。生境分布生于林內(nèi)地上。分布于吉林、河北、陜西、江蘇、福建、四川。性味微咸,平。功能主治追風(fēng),散寒,舒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Pí Dàn別名皮蛋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,彩蛋、松花蛋(江蘇)。出處《醫(yī)林纂要》來源為鴨蛋用石灰、草灰、鹽等腌制而成。性味《醫(yī)林篆要》:“味辛澀甘咸,寒?!肮δ苤髦巍夺t(yī)林纂要》:“瀉肺熱,醒酒,去大腸火,治瀉痢。能散、能斂。“摘錄《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