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巖七

   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巖七拼音注音Yán Qī別名

    竹節(jié)七、小萬年青、白馬分宗

    來源

    百合科開口箭屬植物劍葉開口劍Tupistra ensifolia Wang et Tang,以根狀莖入藥。夏秋采,洗凈切片,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苦、微甘,寒。有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,利尿消腫,活血止痛。用于喉炎,扁桃體炎,腎炎水腫;外用治骨折腫痛,瘡癤,跌打損傷,腰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錢。外用適量,鮮品搗爛敷患處。

    備注

    (1)同屬多種植物的根狀莖含有強(qiáng)心甙,常具毒性,應(yīng)用時(shí)要特別當(dāng)心。

    摘錄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巖七拼音注音Yán Qī別名

    爬巖夕、小銅錘、大樹小黑牛、石蓮青

    英文名all-grass of Lobedleaf Winghead出處

    始載于《中國(guó)高等植物圖鑒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川續(xù)斷科植物裂葉翼首花的根及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Pterocephalus bretschncideri( Batalin)Pritz[Scabiosa bretschneideri Batal.]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1600-3400m的山地巖石縫中或林下草坡上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裂葉翼首花,多年生草本,高30cm。疏被卷伏毛;根圓柱頭狀,頂端多頭,每頭生一葉叢。葉密集叢生成蓮座狀,對(duì)生;葉柄長(zhǎng)3-12cm;葉長(zhǎng)圓狀披針形或倒針形,長(zhǎng)5-20cm,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至全裂,裂片線形或倒披針形,小裂片先端急尖,兩面疏被柔毛,上面綠色,下面淡綠色?;ㄇo高約30cm,無葉,疏被白以卷寬線形,被極短毛;苞片極窄小,線狀倒披針形,長(zhǎng)約5mm;花萼全裂,成8條棕褐色剛毛狀,長(zhǎng)約為花冠之半,花冠淡粉色至紫紅色,筒狀,長(zhǎng)12mm,密被長(zhǎng)柔毛,裂片4,最上一片稍大;雄蕊4,外露甚多;子房下位,包于籃狀長(zhǎng)毛小總苞內(nèi),柱頭頭狀。瘦果橢圓形,長(zhǎng)4mm,先端漸狹成喙?fàn)?,?條脈紋,宿萼剛毛狀?;ㄆ?-8月,果期9-10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苦;性溫;小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疏風(fēng)清熱;活血止痛。主外感風(fēng)熱;發(fā)熱頭痛;咳嗽;咽喉腫痛;跌打損傷;骨折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;或泡酒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帶根全草:有祛風(fēng)除濕、活血祛瘀、止痛的功能,用于感冒發(fā)燒,及各種傳染病所引起的熱癥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白綠葉拼音注音Bái Lǜ Yè別名羊奶果、胡頹子、天青地白、小羊奶果來源胡頹子科白綠葉Elaeagnus viridis Servett. var. delavayi Lecte.,以莖皮、根皮、葉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ǜ Yè Guǒ Shí來源藥材基源:為胡頹子科植物白綠葉Elaeagnus viridis Serv.var. delavayi Lecte.的果實(shí)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Elaeagnus viridis Serv.va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Dù來源藥材基源:為葡萄科植物酒葡萄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Vitis labrusca L.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根及莖洗凈,切片,葉切碎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此種產(chǎn)于美國(guó)東部,美國(guó)栽培葡萄品種多出自此種?,F(xiàn)我國(guó)云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背三七拼音注音Bái Bèi Sān Qī別名大肥牛(《廣州植物志》),土生地、白仔菜藥、散血姜(《廣西藥植圖志》),土田七(《廣西中藥志》),三百棒、地滾子,大救駕、百步還陽、石三七、樹三七(《云南中草藥》),大綠葉、接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èi Sān Qī Jīnɡ Yè出處《云南中草藥》來源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莖葉。夏、秋采收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白背三七“條。性味《云南中草藥》:“咸微辛,寒,有毒。“功能主治清熱,舒筋,止血,祛瘀。治百日咳,風(fēng)濕痛,骨折、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