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蟹爪蘭

    拼音注音Xiè Zhǎo Lán別名

    蟹足霸王鞭、錦上添花

    出處

    始載于《廣州植物志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雙子葉植物蟹爪蘭的地上部分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chlumbergera truncata(Haw.)Moran[Zygocactus truncatus(Haw.)K.Schum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凈,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南北各公園有栽培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肉質(zhì)植物,常呈灌木狀,多分枝?;ㄇo木質(zhì)化,稍圓柱狀,幼枝及枝扁平;莖節(jié)短,長圓形或侄卵形,長3-6cm,寬1.5-2.5cm,鮮綠色,嫩時或在冬季多少帶紫色,先端截形,兩側(cè)各有2-4個粗而多少內(nèi)彎的鋸齒,兩面具肥厚的中肋。無葉?;ㄉ谀矍o節(jié)的頂端,玫瑰紅色,兩側(cè)對稱,長6-9cm;花萼1輪,基部連合成短管狀,先端有齒;花瓣數(shù)層,下部長管狀,愈向內(nèi)管愈長,上部分離,外折或或背曲;雄蕊多數(shù),2輪,向上彎曲;花柱長于雄蕊,深紅色,柱頭6-9裂;子房梨形或廣卵圓形。漿果紅色,直徑約1cm。花期1-3月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在瓣中分得少量新甜菜甙(neobetanin)[1]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性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毒消腫。主瘡瘍腫毒;腮腺炎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廣西中草藥》:民間常用于治療瘡癤腫毒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Méi Guǒ別名薔薇果(東北)出處《黑龍江中藥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實。果實在將成熟時摘下,立刻曬干,干后除去花萼,或把新鮮果實切成兩半,除去果核,再行干燥。生境分布生于林緣開闊地及河岸邊,山坡灌叢間及雜林中。分布黑龍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Méi Guǒ Gēn別名野玫瑰根(《吉林醫(yī)藥資料》(1):32,1971)出處《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根。功能主治《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“治經(jīng)血不止,刺莓果根六錢,水煎加雞蛋同服?!芭R床應(yīng)用防治細(xì)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Bō別名潑盤、托盤(《救荒本草》),空腹蓮、空腹妙、飯包菠、雅早(《閩東本草》),飯消扭、地苗、田母,田角公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。出處《閩東本草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蓬蘽的根或葉。春、夏之間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山野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ínɡ別名野菱(《綱目》)出處《綱目拾遺》來源為菱科植物野菱的果實。生境分布野生于水塘中或田溝內(nèi)。分布長江流域。原形態(tài)一年生水生草本。浮生葉通常斜方形,或三角狀菱形,長2~5厘米,寬2~7厘米,上面光滑,下面的主脈上略有長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ínɡ Gēn出處《綱目拾遺》來源為菱科植物野菱的根。功能主治利水通淋。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