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《湖南藥物志》
為豆科植物鹿藿的根。
治小兒疳積,婦女痛經(jīng),瘰疬,癤腫。
①治小兒疳積:鹿藿根三錢,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②治月經(jīng)痛:鹿藿根三錢,川芎三錢,木防己四錢,算盤子根三錢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③治癤毒:鹿藿根煨熟,加鹽搗爛涂敷。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
④治蛇咬傷:鹿藿根搗爛敷傷處。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
⑤治瘰疬:鹿藿根五錢。用瘦肉二兩煮湯,以湯煎藥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(cè)》)
出自《湖南藥物志》
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.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.
采收和儲(chǔ)藏:秋季挖根,除去泥土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400-1200m的山坡雜草中或附攀樹(shù)上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(tái)灣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鹿藿 多年生纏繞草本。各部密被淡黃色柔毛。莖蔓長(zhǎng)。3出復(fù)葉,頂生小葉近于圓形,長(zhǎng)2.5-6cm,寬2.5-5.5cm,先端急尖或短漸尖;側(cè)生小葉斜闊卵形,或斜闊橢圓形,長(zhǎng)2-6cm,寬1.5-2.5cm,先端急尖,基部圓形;葉片紙質(zhì),上面疏被短柔毛,背面密被長(zhǎng)柔毛和橘黃色透明腺點(diǎn);托葉線狀披針形,不脫落。
總狀花序腋生,花10余朵;長(zhǎng)約7mm;花萼鐘狀,5裂;花冠黃色,龍骨瓣有長(zhǎng)喙;雄蕊10,二體,花藥1室;子房上位,胚珠2,花柱長(zhǎng),基部彎曲,被毛,柱頭頭狀。莢果短,長(zhǎng)圓形,紅紫色,長(zhǎng)約1.5cm,闊約9mm;種子1-2粒,黑色,有光澤?;ㄆ?-9月,果期7-10月。
大腸;脾;肺經(jīng)
味苦;性平
活血止痛;解毒;消積。主婦女痛經(jīng);瘰疬;癤腫;小兒疳積
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①治小兒疳積: 鹿藿根三錢,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②治月經(jīng)痛: 鹿藿根三錢,川芎三錢,木防己四錢,算盤子根三錢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③治癤毒:鹿藿根煨熟,加鹽搗爛涂敷。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④治蛇咬傷: 鹿藿根搗爛敷傷處。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⑥治瘰疬: 鹿藿根五錢。用瘦肉二兩煮湯,以湯煎藥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(cè)》)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(hào):魯ICP備19034508號(hào)-2
《湖南藥物志》
來(lái)源為豆科植物鹿藿的根。
功能主治治小兒疳積,婦女痛經(jīng),瘰疬,癤腫。
復(fù)方①治小兒疳積:鹿藿根三錢,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②治月經(jīng)痛:鹿藿根三錢,川芎三錢,木防己四錢,算盤子根三錢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③治癤毒:鹿藿根煨熟,加鹽搗爛涂敷。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
④治蛇咬傷:鹿藿根搗爛敷傷處。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
⑤治瘰疬:鹿藿根五錢。用瘦肉二兩煮湯,以湯煎藥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(cè)》)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鹿藿根拼音注音Lù Huò Gēn英文名all-grass of Twining Rhynchosia出處出自《湖南藥物志》
來(lái)源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.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.
采收和儲(chǔ)藏:秋季挖根,除去泥土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400-1200m的山坡雜草中或附攀樹(shù)上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(tái)灣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鹿藿 多年生纏繞草本。各部密被淡黃色柔毛。莖蔓長(zhǎng)。3出復(fù)葉,頂生小葉近于圓形,長(zhǎng)2.5-6cm,寬2.5-5.5cm,先端急尖或短漸尖;側(cè)生小葉斜闊卵形,或斜闊橢圓形,長(zhǎng)2-6cm,寬1.5-2.5cm,先端急尖,基部圓形;葉片紙質(zhì),上面疏被短柔毛,背面密被長(zhǎng)柔毛和橘黃色透明腺點(diǎn);托葉線狀披針形,不脫落。
總狀花序腋生,花10余朵;長(zhǎng)約7mm;花萼鐘狀,5裂;花冠黃色,龍骨瓣有長(zhǎng)喙;雄蕊10,二體,花藥1室;子房上位,胚珠2,花柱長(zhǎng),基部彎曲,被毛,柱頭頭狀。莢果短,長(zhǎng)圓形,紅紫色,長(zhǎng)約1.5cm,闊約9mm;種子1-2粒,黑色,有光澤?;ㄆ?-9月,果期7-10月。
歸經(jīng)大腸;脾;肺經(jīng)
性味味苦;性平
功能主治活血止痛;解毒;消積。主婦女痛經(jīng);瘰疬;癤腫;小兒疳積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復(fù)方①治小兒疳積: 鹿藿根三錢,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②治月經(jīng)痛: 鹿藿根三錢,川芎三錢,木防己四錢,算盤子根三錢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③治癤毒:鹿藿根煨熟,加鹽搗爛涂敷。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④治蛇咬傷: 鹿藿根搗爛敷傷處。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⑥治瘰疬: 鹿藿根五錢。用瘦肉二兩煮湯,以湯煎藥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(cè)》)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