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心葉虎耳草

    拼音注音Xīn Yè Hǔ ěr Cǎo別名

    巖耳巴、反背紅、紅巖草、蒙自虎耳草、大虎耳草、心葉蒙自虎耳草

    來源

    虎耳草科心葉虎耳草Saxifraga mengtzeana Engl. et Irmsch. var. cordalifolia Engl. et Irmsch.,以全草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云南。

    性味

    微苦、辛,寒。有小毒。

    注意

    孕婦忌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,涼血止血。主治麻疹高熱,咳嗽,支氣管炎,皮膚過敏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產(chǎn)后腹痛。還可治吐血,咯血,外傷出血,中耳炎,乳腺炎,腮腺炎,濕疹,燙火傷,毒蛇咬傷,凍瘡潰爛等癥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1兩,水煎服,紅糖為引,或燉雞吃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樗葉拼音注音Chū Yè別名樗木葉(《唐本草》)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葉。性味①《唐本草》:“味苦,有毒。“②《綱目》:“苦,溫,有小毒?!肮δ苤髦巍短票静荨罚骸爸飨疮徑?,風疽。水煮葉汁用之。“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 Yè Huā Jiāo別名食茱萸、木滿天星、海桐皮[浙江誤稱]來源蕓香科花椒屬植物樗葉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. et Zucc.,以根、樹皮、果實和葉入藥。根春秋采挖;樹皮5月采收曬干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 Yè Huā Jiāo Pí出處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來源為蕓香科植物樗葉花椒的樹皮。立夏前后,剝?nèi)淦?,曬干。生境分布產(chǎn)浙江、福建等地。性狀干燥樹皮呈板狀或卷曲,厚1.5~2毫米。外表青灰色或淡灰褐色,多皺縮淺槽紋,布有不規(guī)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樗白皮拼音注音Chū Bái Pí別名樗皮(《日華子本草》),臭椿皮(《滇南本草》),苦椿皮(《陜西中藥志》)。出處《藥性論》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部或干部的內(nèi)皮。春季采收,挖取樹根,刮去外面粗皮,以木棒輕輕捶之,使皮部與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 Jī別名紅娘子、灰花蛾來源藥材基源:為蠟蟬科動物樗雞的成蟲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ycorma delicatula White采收和儲藏:7-8月捕捉,捕后蒸死或烤死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多九棲于樗、榆、刺槐、女貞及多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