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五齒劍

    拼音注音Wǔ Chǐ Jiàn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鳳尾蕨科植物栗柄鳳尾蕨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teris plumbea Christ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00-700m的石灰?guī)r地區(qū)疏林下的石隙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陸生蕨類植物,植株高25-35cm。根莖直立或稍偏斜,先端被褐色鱗片。葉簇生;柄4棱,長10-20cm,粗1-2mm,連同葉軸為栗色(幼時或為禾稈色),邊緣有時呈禾稈色,有光澤,光滑;葉片近一型,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,長20-25cm,寬10-15cm,一回羽狀;羽片通常2對,對生,斜向上,基部羽片有栗色的短柄,通常二至三叉,頂生小羽片線狀披針形,長10-15cm,寬8-10mm,先端漸尖,基部闊楔形,稍偏斜,兩側(cè)的小羽片遠短于頂生小羽片,第2對羽片偶為二叉,無柄,不下延,頂生羽片通常與其下1對側(cè)生羽片合生而成三叉,基部多少下延,葉緣有軟骨質(zhì)的邊,能育部分全緣,不育部分有銳鋸齒。主脈兩面均隆起,側(cè)脈明顯,單叉或分叉。葉干后草質(zhì),灰綠色或上面為棕綠色;無毛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含蕨貝殼杉烷(pterokaurane) P1、P2、P3、P4,蕨貝殼杉烷P1-2-O-β-D-葡萄糖甙(peterokaurane P1-2-O-β-D-glucoside),對映-2α,14α,15β,16S,17-五羥基貝殼杉烷(ent-2α,14α,15β,16S,17-pentahydroxy-kaurane)和大葉鳳尾蕨甙(creticoside)A。

    性味

    微苦;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濕;活血止血。主痢疾;跌打損傷;刀傷出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ān Yè Lán Gēn別名野洋參根(《貴州草藥》)出處《貴州民間藥物》來源為蘭科植物大斑葉蘭或小斑葉蘭的根莖及根。夏、秋采挖。功能主治《貴州民間藥物》:“補虛?!皬?fù)方①治腎氣虛弱,頭目眩暈,四肢乏力:野洋參根一兩,蒸雞或燉豬肉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n Yè Jǐn Cài別名天蹄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堇菜科植物斑葉堇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iola uariegataisch. Exc Link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草地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n Yè Zǐ Jīn Niú別名血黨、小羅傘、斑葉朱砂根、百兩金、沿海紫金牛來源紫金??谱辖鹋僦参锇呷~紫金牛Ardisia punctata Lindl.,以根、葉入藥。全年可采,根切片曬干;葉多鮮用。性味苦、辛,溫。功能主......
  • 來源玄參科斑唇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Rudolph var. tubiformis (Klotz.) Tsoong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治健脾開胃,消食化積,利水澀精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n Dì Jǐn別名血筋草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出處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斑地錦的全草。6~9月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山野、路邊和園圃內(nèi)。分布浙江、江蘇等地。原形態(tài)一年生匍匐小草本,高15~25厘米,含白色乳汁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