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鐵腳草

    拼音注音Tiě Jiǎo Cǎo別名

    高山金粉蕨、黑足金雞蕨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中國蕨科植物黑足金粉蕨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Onychium contigum(Wall.)Hope[Cheilanthes contigua Wall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200-3500m的山谷、溝旁或疏林下,常成片叢生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甘肅、臺灣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陸生蕨類植物,植株高50-90cm。根莖橫走,疏被深棕色披針形鱗片,葉薄革質(zhì),近生或遠生,一型,偶為二型;葉柄長20-50cm,基部黑色,略被鱗片,向上為禾稈色;葉片卵狀長圓形或闊卵形,長20-40cm,漸尖頭,五回羽狀細裂;羽片10-14對,卵狀長圓形,互生,基部1對最大,長10-25cm,寬5-14cm,柄長約1cm,四回羽狀細裂;末回孢子葉裂片倒卵形,較寬;營養(yǎng)葉裂片較狹,先端常銳二裂;葉脈二叉分枝,營養(yǎng)葉裂片有小脈1條。孢子囊群短線形,長2-4mm,生于小脈先端的連接脈上;囊群蓋灰白色,全緣,寬達主脈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根莖含菜油甾醇(campesterol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蔗糖(sucrose),山奈酚-3,7-二鼠李糖甙(kaempfertrin)。

    性味

    微苦;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;利尿;止血。主瘡毒;水腫;白帶;崩漏;外傷出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20-30g。外用:適量,研末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蜜拼音注音Cì Mì別名羊刺蜜(《北史》),草蜜、給敦羅(《本草拾遺》),刺糖、駱駝刺糖(《新疆藥材》),陽塔克西克爾(維名)。出處《本草拾遺》來源為豆科植物駱駝刺葉中分泌液凝結(jié)而成的糖粒。夏季采收,以布鋪地,敲打枝葉,糖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刺血紅拼音注音Cì Xuè Hónɡ別名花葉假杜鵑來源爵床科刺血紅Barleria lupulina Lindl.,以全株入藥。生境分布廣東、廣西。性味辛、苦,溫。注意孕婦忌服。功能主治通經(jīng)活絡(luò),解毒消腫。主治毒蛇咬傷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Tōnɡ Cǎo別名黨楠、裂葉木通、棁木、擋凹、天羅傘英文名pith of Himalayan Trevesia出處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刺通草的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revesia pal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ánɡ Guǒ別名老虎刺、銹花針、刺檀香、三顆針來源藥材基源:為夾竹桃科植物假虎刺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rissa spinarum L.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凈,切片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沙地灌叢中。資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Zhēn Cǎo別名鬼針草、盲腸草、一包針、粘身草、婆婆針、金盞銀盤、跟人走、鋼叉草來源菊科刺針草屬植物刺針草Bidens bipinnata L.及三葉刺針草B. pilosa L.,以全草入藥。夏季開花時采收,切段,曬干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