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通腸香

    拼音注音Tōnɡ Chánɡ Xiānɡ別名

    萩、籟簫、九里香、白四棱風(fēng)、大葉蓬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香青或翅莖香青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Anaphalis sinica Hance [Anaphalis Pterocaul (Franch.et Sav.) Maxim.]2.Anaphalis sinica Hance f. pterocaula (Franch. Et Sav.) Ling

    采收和儲藏:霜隆后采收全草,除去泥沙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海拔400-2000m低山灌叢下、草地、山坡及溪岸旁。

    2.生于高山或丘陵地區(qū)。

    資源分布:1.分布于我國北部、中部及南部各地區(qū)。

    2.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香青 多年生草本,高20-50cm。通常不分枝。根狀莖木質(zhì),有長達8cm的細匐枝。芭直立,被白色或灰白色綿毛。葉互生;中部葉長圓形、倒披針形圓形,長2.5-9cm,寬0.2-1.5cm,沿莖下延成翅,邊緣平,上部葉較小,披針狀線形,全部葉上面被蛛絲狀綿毛,下面或兩面被白色或黃白色綿毛及腺毛。頭狀花序多數(shù)排成復(fù)傘房狀或多次復(fù)傘房狀;總苞鐘狀或近倒圓錐狀,長4-5mm;部苞片6-7層,外層卵圓形,淺褐色,內(nèi)層卵圓形,淺褐色,內(nèi)層舌狀長圓形,乳白色或污白色,最內(nèi)層長橢圓形,有長達全長2/3的爪部。雌株頭狀花序有多層雌花,中央1-4個雄花;雄株頭狀花序全部有雄花;冠毛比花冠稍長。瘦果長0.7-1mm,有小腺點?;ㄆ?-9月,果期8-10月。

    2.翅莖香青 與上種主要區(qū)別為:葉下延成狹或?qū)挸?,且上部?jié)間也有翅,葉上面綠色,初被毛,后常脫毛,下面被灰白色密綿毛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全株密被白色綿毛。根灰褐色。莖長25-70cm,灰白色,基部毛脫落處顯淡棕色,有縱溝紋;質(zhì)脆,易折斷,斷面中部具髓。葉互生,無柄;葉片皺縮,展平后呈倒披針形,長2-7cm,;先端急尖,基部常下延成四棱狀狹翅。頭狀花序排列成傘房狀,頂生,淡黃白色。瘦果細小,矩圓形,冠毛白色。氣香,味微苦。

    以色灰白、香氣濃者為佳。

    理化鑒別 取本品10g,加水煮沸1h,濾過,濾液濃縮至5ml,加等量的酷酸乙酯,振搖提取2次,合并醋酸乙酯濃,濃縮至約2ml。取濃縮液1滴,點于濾紙上,待干,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,顯污綠色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全草含揮發(fā)油、甙類、香豆精衍生物、還原性糖、鞣質(zhì)和酚類等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1.鎮(zhèn)咳、祛痰、平喘作用:用二氧化硫為引咳劑,通腸香水煎總液及復(fù)方制劑對小鼠的鎮(zhèn)咳作用不明顯,而其乙醇提取物有較強的鎮(zhèn)咳作用;其煎液祛痰效力比復(fù)方弱,其揮發(fā)油祛痰作用較好(小鼠酚紅測定法);其水煎總液對正常豚鼠氣管平滑肌作用不恒定,但對組胺所致氣管平滑肌攣縮有明顯的解除作用,其所含揮發(fā)油有較明顯擴張支氣管的效力;豚鼠離體氣管試驗證明,其水煎總液僅能對抗小量磷酸組胺的作用(0.1%,0.15-0.25ml),加大組胺用量,則不能拮抗支氣管痙攣,亦不能對抗乙酰膽堿所致氣管平滑肌的收縮。

    2.消炎作用:通腸香水煎液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白色葡萄球菌、宋內(nèi)痢疾桿菌、傷寒桿菌、副傷寒桿菌、大腸桿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(試管法、平板法)。其揮發(fā)部分抗菌作用較差,尤以揮發(fā)油幾無抗菌效力。小鼠腹腔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,乙醇提取物有明顯體內(nèi)抗感染作用。免用其水煎總液后,白細胞數(shù)顯著增加。

    3.其他作用:乙醇提取物能明顯影響小鼠自發(fā)活動,有鎮(zhèn)靜現(xiàn)象,但無明顯鎮(zhèn)痛作用(醋酸致痛法、熱板法)。其水煎總液與烏拉坦和戊巴比妥有明顯抑制中樞的協(xié)同作用;未見有抗驚厥(藥物性)的作用;能減弱尼可剎米興奮呼吸作用。靜脈注射其水煎總液(1:1),能使麻醉兔血壓下降,亦可減少兔呼吸量。對離體豚鼠腸管有抑制作用,能明顯解除組胺、乙酰膽堿、氯化鋇所致腸管的攣縮。其水煎總液(1:2)小鼠灌胃,半數(shù)致死量為80.52g/kg,兔大量灌胃,可出現(xiàn)翻正反射消失、痛反射遲鈍、肢體癱瘓、昏睡或呼吸先停,尼可剎米(大量)靜脈注射有解救之效。其醇提取物毒性較低。

    炮制

    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用清水噴潮,切中段,干燥,篩去灰屑。 飲片性狀: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混合的段狀。參見"藥材鑒別"項。 貯干燥容器內(nèi),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,防潮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微苦;性微溫

    注意

    《浙江藥用植物志》:"不宜久煎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(fēng)解表;宣肺止咳。主感冒;氣管炎;腸炎;痢疾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-30g。

    臨床應(yīng)用

    香青草片:香青草4000g。取香青草加水煎煮 2次,合并煎液,靜置,濾過,濾液濃縮至適量,放冷,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80%,充分?jǐn)嚢?靜置24小時,取上清液濃縮成稠膏狀,加輔料適量,制成顆粒,干燥,壓制成1000片,包糖衣。本品除去糖衣后片心呈棕褐色,味苦,微澀。取本品片心加熱水溶解,濾過,取濾液加稀鹽酸使成酸性后,用乙醚振搖提取,醚液蒸干,殘渣加三氯化鐵試液即呈污綠色。功能祛痰,鎮(zhèn)咳,平喘,消炎。用于急慢性支氣管炎,感冒??诜?每次4片,每日2-3次。(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1977年)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遍地金拼音注音Biàn Dì Jīn別名小疳藥、雀舌草、痧子草、青魚膽、肝炎草、螞蟻草來源金絲桃科遍地金Hypericum elodeoides Choisy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、廣西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遍山紅拼音注音Biàn Shān Hónɡ別名暴牙郎、秤桿菜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,滿山紅、三葉藤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。出處《貴州民間藥物》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尖子木的全株或根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野、叢林。分布我國西南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ì Qiào Jiānɡ別名樟柳頭、廣東商陸、白石筍、山冬筍、水蕉花、象甘蔗來源姜科閉鞘姜屬植物閉鞘姜Costus speciosus (Koenig)Smith,以根狀莖入藥。四季可采,以秋末為宜,洗凈切片,蒸熟曬干。性味辛、酸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霸王七拼音注音Bà Wánɡ Qī別名萬年炦、炦七。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源為鳳仙花科植物野風(fēng)仙花的塊根。9~12月間采挖,除去須根,曬干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野鳳仙花“條。性狀干燥塊根呈紡錘形或長橢圓形,長約2~4厘米,相約1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霸王根拼音注音Bà Wánɡ Gēn出處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來源為蒺藜科植物霸王的根。春、秋采挖,曬干。用時切段。生境分布生于荒漠地帶砂礫質(zhì)河流階地、低山山坡、碎石低丘和干河床。分布甘肅、寧夏、內(nèi)蒙古、青海、新疆等地。原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