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透莖冷水花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透莖冷水花別名

    美豆、直苧麻

    來源

    蕁麻科透莖冷水花Pilea mongolica Wedd.,以根、莖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東北、內(nèi)蒙古至華南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尿解熱,安胎。主治糖尿病,孕婦胎動(dòng),先兆流產(chǎn)。

    葉:為止血?jiǎng)蝿?chuàng)傷出血,瘀血。

    根、葉:并治急性腎炎,尿道炎,出血,子宮脫垂,子宮內(nèi)膜炎,赤白帶下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.5~3錢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透莖冷水花拼音注音Tòu Jīnɡ Lénɡ Shuǐ Huā別名

    美豆、直苧麻、肥肉草、冰糖草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蕁麻科植物透莖冷水花的全草或根莖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Pilea pumila(L.)A.Cray[Ur-tica pumila L.;P.mongolica Wedd.]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林下或溝谷旁陰濕處。

    資源分布:除黑龍江、青海、新疆、臺(tái)灣、海南、西藏外,各地均有分布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一年生草本,高40-100cm。莖直立,常分枝,淡綠色,無毛,肉質(zhì),有時(shí)呈透明狀。葉對(duì)生;葉柄長(zhǎng)1-4cm,相對(duì)葉柄不等長(zhǎng);托葉小,早落;葉片菱狀卵形或?qū)捖研?,長(zhǎng)2-10cm,寬1-7cm,先端漸尖,基部寬楔形,兩面均有線狀鐘乳體,邊緣于基部以上有粗鋸齒;基出脈3條?;ù菩弁辍⑼?,有時(shí)異株;聚傘花序蝎尾狀,有時(shí)呈簇生狀,雄花被片2,舟形,背面近先端有短角,雄蕊2,與花被對(duì)生;雌花被片3,狹披針形,雌蕊1。瘦果扁卵形,褐色,光滑?;ㄆ?-10月,果期9-11月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性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;利尿;解毒。主尿路感染;急性腎炎;子宮內(nèi)膜炎;子宮脫垂;赤白帶下;跌打損傷;癰腫初起;蟲蛇咬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ínɡ別名野菱(《綱目》)出處《綱目拾遺》來源為菱科植物野菱的果實(shí)。生境分布野生于水塘中或田溝內(nèi)。分布長(zhǎng)江流域。原形態(tài)一年生水生草本。浮生葉通常斜方形,或三角狀菱形,長(zhǎng)2~5厘米,寬2~7厘米,上面光滑,下面的主脈上略有長(zhǎng)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ínɡ Gēn出處《綱目拾遺》來源為菱科植物野菱的根。功能主治利水通淋。用法用量?jī)?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刺萆薢拼音注音Cì Bì Xiè別名大菝葜、紅萆薢來源百合科菝葜屬植物刺萆薢Smilax ferox Wall. Ex Kunth,以根狀莖入藥。秋冬春采集,洗凈切片,曬干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利濕,解毒。用于風(fēng)濕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è Xuán Gōu Zi別名黃瑣梅、小紅袍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出處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補(bǔ)編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薔薇科植物刺萼懸鉤子的根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Rubus alexeterium F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Pú Tɑo別名山葡萄來源葡萄科刺葡萄Vitis davidii (Roman.)Foex,以根入藥。生境分布中南和西南地區(qū)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濕,利小便。主治慢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跌打損傷。用法用量鮮根4兩,水煎或泡酒服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