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蓮座革菌

   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蓮座革菌來源

    真菌類擔(dān)子菌綱多孔菌目革菌科革菌Thelephora vialis Schw.,以子實(shí)體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樹林內(nèi)地上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追風(fēng)散寒,舒筋活絡(luò)。

    備注

    為山西太原“舒筋丸”原料之一。

    摘錄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蓮座革菌拼音注音Lián Zuò Gé Jūn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革菌科真菌蓮座革菌的子實(shí)體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Thelephora vialis Schw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除去泥沙雜質(zhì),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闊葉林或針葉林中地上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青海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子實(shí)體革質(zhì),漏斗狀,中部層疊呈蓮座狀,高寬各達(dá)10cm。蓋面淺米黃色至淺褐色,往往有輻射狀皺紋。子實(shí)層平滑或有疣狀突起,淡粉灰色至暗灰色。菌柄短,偏生至中生。菌肉白色。孢子在顯微鏡下淡青灰色,有小瘤,近球形,直徑5-7μm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菌蓋漏斗狀、中部層疊呈蓮座狀,直徑約10cm,長(zhǎng)約8cm,淺米黃色或淺褐色,表面有輻射狀皺褶;下表面的子實(shí)層平滑或有疣狀突起,粉灰色。菌肉淺米黃色。菌柄短,有很少分枝,稍偏生或中生,色與菌蓋相似。革質(zhì)。氣微或臭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(fēng)散寒;舒筋活絡(luò)。主風(fēng)濕痹痛;筋脈拘攣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-6g;或浸酒服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ěi Xì Xīn別名煙袋鍋花、細(xì)參英文名Asarum, Chinese Wild Ginger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(xì)辛Asarum heterotropoldes Fr. Schmidt var.mandshuricum (Ma......
  • 《中國(guó)藥典》:北豆根拼音注音Běi Dòu Gēn別名黃條香、黃根、漢防己、防己藤、山地瓜秧英文名RHIZOMA MENISPERMI來源本品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. 的干燥根莖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ěi Fēnɡ Cǎo別名毛繡球防風(fēng)、銀針七、燈籠草、樓臺(tái)夏枯草、白風(fēng)輪菜、白花仔、白菜匙、糖雞草、野芝麻、貓 耳朵草、節(jié)節(jié)花、老虎花、白 骨九蘇、白花茶匙紅、白花塔仔草、金線薄荷、白花草、鼠尾癀來源藥材基源:為唇形科植物白絨草的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ěi Yú Huánɡ Cǎo別名鉆之靈、小瓠花英文名seed of Siberian Merremia出處始載于《中國(guó)植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北魚黃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Merremia sibi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ěi Hè Shī英文名FRUCTUS CARPESII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.的干燥成熟果實(shí)。秋季果實(shí)成熟時(shí)采收,曬干,除去雜質(zhì)。性狀本品呈圓柱狀,細(xì)小,長(zhǎng)3~4mm,直徑不及1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