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蓮座薊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蓮座薊拼音注音Lián Zuò Jì別名

    食用薊

    來源

    菊科蓮座薊Cirsium esculentum (Sievers)C. A. Mey.,以全草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東北、內(nèi)蒙古、新疆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瘀消腫,排膿,托毒,止血。主治肺膿腫,瘡癰腫毒,皮膚病,肝熱,各種出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~3錢,水煎服,或適量研面沖服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蓮座薊拼音注音Lián Zuò Jì別名

    食用薊(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菊科植物蓮座薊全草。夏、秋花盛開時(shí)或結(jié)果時(shí)采收,陰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隰草地或湖邊濕地、沼澤性草甸子。分布新疆、內(nèi)蒙古和東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。無莖或具短莖。根生葉長圓狀倒披針形,呈蓮座狀,具羽狀缺刻,裂片鈍頭,邊緣有黃色開展的長刺及短刺。頭狀花序數(shù)個(gè)密集,較大,直徑3~4厘米;全為管狀花,紫色,花的下筒部比上筒部長出1/3至1/2;總苞片線形或披針形,先端有刺尖。瘦果長圓形,有羽狀冠毛,冠毛與花冠略等長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含黃酮類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瘀消腫,排膿托毒,止血。治肺膿腫,瘡癰腫毒,皮膚病,肝熱,各種出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~3錢;或研末為散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治肺膿腫:蓮座薊二錢,遠(yuǎn)志三線,桔梗一錢。共研緬面。每日三次,每次一錢,溫開水送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蓮座薊拼音注音Lián Zuò Jì別名

    食用薊

    英文名Herb of Rosette Thistle出處

    出自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蓮座薊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irsium esculentum (Sievers )C. A. Mey. [Cnicus esculentus Sievers ]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花盛開時(shí)或結(jié)果時(shí)采收,切段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河岸濕潤草地及沼澤草甸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地區(qū)和內(nèi)蒙古、新疆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蓮座薊 多年生草本。根莖短,有多數(shù)須根。無莖或有高10cm,左右的短莖?;~長圓狀倒披針形,長12-20cm,寬3-6cm,先端鈍,有刺,基部漸狹成有翅的柄,羽狀深裂,裂片卵狀三角形,鈍頭,邊緣鈍齒和針刺,兩面有彎曲的毛,下面沿脈較密。頭狀花序無?;蛴卸坦#L橢圓形,長3-4cm,寬2-3cm,數(shù)個(gè)密生于蓮座狀的葉間或莖端;總苞無毛,基部有1-3小葉;總苞片6層,外層條狀披針形,刺尖頭,略有睫毛,中層長圓狀披針形,先端長銳尖,最內(nèi)層條條形;全為管狀花,花冠紅紫色,長2.5-3.3cm,下部狹筒長1.5-2cm。瘦果長圓形,長3-4mm,冠毛羽狀,與花冠近等長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含黃酮類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瘀消腫;排膿;托毒;止血。主肺膿腫;支氣管炎;瘡癰腫毒;吐血;咯血;尿血;崩漏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-9g;或研末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治肺膿腫:蓮座薊二錢,遠(yuǎn)志三錢,桔梗一錢。共研細(xì)面。每日三次,每次一錢,溫開水送服。(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Qiānɡ Gǎn Gēn來源藥材基源:為木犀科植物白槍桿的根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.采收和儲(chǔ)藏:秋、冬季采挖,洗凈,切片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分布于廣西、云南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柳別名蘇蓋提[維名]來源楊柳科白柳Salix alba L.,以葉、芽、根入藥。生境分布新疆、甘肅、青海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濕熱,祛風(fēng)濕。主治急性扁桃體炎,上呼吸道感染,咽喉炎,盆腔炎,腎炎,瘡癤。用白柳葉浸膏(每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ì別名栗子樹、白紫蒲樹來源殼斗科白櫟Quercus fabri Hance,以果實(shí)的蟲癭入藥。生境分布長江以南及華南各省。功能主治治小兒疳積,大人疝氣,急性結(jié)膜炎。用法用量5~7錢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櫟蔀拼音注音Bái Lì Bù出處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來源為殼斗科植物白櫟果實(shí)上帶有蟲癭的總苞。生境分布生于丘陵的山坡、林中。分布長江流域及華南各省。原形態(tài)白櫟,又名:金剛櫟,白反櫟、栭櫟、柞子柴、白斗、櫪柴、白柴蒲樹。落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桂拼音注音Bái Guì別名三股筋、滇新樟來源樟科白桂Neocinnamomum yunnanense H. Liou,以樹皮、葉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澀、辛,平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除濕。主治感冒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寒性胃痛,腹脹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