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頭巾草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頭巾草別名

    并頭黃芩、山麻子

    來源

    唇形科頭巾草Scutellaria scordifolia Fisch. ex Schrank,以全草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黑龍江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青海。

    性味

    微苦,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,利尿。主治肝炎,闌尾炎,跌打損傷,蛇咬傷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1兩,水煎服。外用頭巾草2兩,搗汁加酒服,藥渣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頭巾草拼音注音Tóu Jīn Cǎo別名

    山麻子、半枝蓮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唇形科植物并頭黃芩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cutellaria scordifolia Fisch

    采收和儲藏:7-9月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草坡或草甸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黑龍江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青海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并頭黃芩,多年生直立草本。莖高12-36cm,四棱形,在棱上疏被上曲的微柔毛,或幾無毛。葉具短柄,柄長1-3mm;葉片三角狀狹卵形、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,長1.5-3.8cm,寬0.4-1.4cm,上面無毛,下面沿脈上疏被小 柔毛,有時幾無毛,具多數(shù)凹腺點?;▎紊谇o上部的葉腋內(nèi),偏向一側(cè);花萼長3-4mm,盾片高約1mm,果時均明顯增大;花冠藍紫色,長2-2.2cm,花冠筒基部前方淺囊狀膝曲,下唇中裂圓狀卵形;雄蕊4,二強;花盤前方隆起;子房4裂,裂片等大。小堅果橢圓形,具瘤,腹髯近基部具果臍?;ㄆ?-8月,果期8-9月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地上部分含白楊素(chrysin),白楊素-7-O-β-D-葡萄糖醛酸甙(chrysin-7-O-β-D-glucuronide)。

    性味

    味微苦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濕;解毒消腫。主肝炎;肝硬化腹水;闌尾炎;乳腺炎;蛇蟲咬傷;跌打損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;或絞汁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鴨肉拼音注音Bái Yā Ròu別名鶩肉(《千金·食治》)。出處《別錄》來源為鴨科動物家鴨的肉。生境分布我國大部地區(qū)有飼養(yǎng)。原形態(tài)家鴨(陶弘景),又名:鶩(《周禮》),舒鳧(《爾雅》),家鳧(《綱目》)。家禽。嘴長而扁平。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鵝膏拼音注音Bái é Gāo別名白鵝脂(《千金·食治》)。出處《別錄》來源為鴨科動物鵝的脂肪。原形態(tài)動物形態(tài)詳“鵝肉“條?;瘜W(xué)成分鵝脂主含甘油三油酸酯、甘油三棕擱酸酯、甘油三硬脂酸酯。參見“鵝肉“條。性味甘,涼。①《開寶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鷴拼音注音Bái Xián別名鵯雉(《爾雅》),白鵯、白雉(《爾雅》郭璞注),越禽(《動物學(xué)大辭典》),銀雞(《脊椎動物分類學(xué)》),銀雉(《中國動物圖譜·鳥類》)。出處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來源為雉科動物白鷴的肉。生境分布多見于山地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鶴靈芝拼音注音Bái Hè Línɡ Zhī別名癬草來源爵床科白鶴靈芝屬植物白鶴靈芝Rhinacanthus nasutus (L.) Lindau (R. communis Nees),以枝或葉入藥。全年可采,鮮用或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è Jūn來源藥材基源:為多孔菌科真菌東方栓菌的子實體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rametes orentalis (Yasuda)Imaz.[Polystictus orientalis Yasuda]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