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土木賊

    拼音注音Tǔ Mù Zéi別名

    木賊(《滇南本草》),纖弱木賊、接骨蕨、馬人參、筆塔草(《廣西野生資源植物》),節(jié)節(jié)草、斗眼草、豆根草、鎖眼草(《滇南本草》整理本),筆頭草、塔草、毛筒草、博節(jié)草(《廣西中藥志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廣東中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木賊科植物筆管草全草。秋季選擇身老體大者,割取地上部分,揀除雜草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溪邊、溝邊、沙壤或粘土上半陰濕地方。分布華南、西南、長江中上游各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。營養(yǎng)莖和孢子囊莖相似,單出或簇生,分枝或不分枝,細長有節(jié),節(jié)間多半中空,通常高可達1米,直徑約2~15毫米,表面有肋棱6~30條,平滑或有1列密集的小刺狀突起,溝中有2列氣孔。小枝1條或為2~3條一組,很少4~5條的,小枝可能再分枝。葉退化,輪生,細小,與葉鞘連接,葉鞘常呈管狀或漏斗狀,緊貼,短或略伸長,先端呈齒牙狀,齒宿存或脫落,而遺留一截頭狀、渾圓或三角形的基部。孢子囊穗長約2.5厘米,頂端短尖或有小突尖;孢子囊6~9個,在孢子葉下面邊緣排成1列,孢子圓球形,有2條絲狀彈絲,十字形著生,卷繞在孢子上,遇水即彈開,以便繁殖。

    性狀

    干燥全草為細長分枝的圓柱狀莖條,淡綠色至黃綠色,長約60厘米不等。表面粗糙有縱溝,多節(jié),節(jié)間長5~8厘米,亦有長至13厘米的。干時易斷,潮濕時堅韌,中空,葉鞘呈短筒狀,緊貼于莖,基部及鈍頭的齒片呈黑褐色。以粗條、青綠色、身長肉厚者為佳。

    產于云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當地作木賊使用,參見"木賊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甘微苦,涼。

    ①《滇南本草》:"性微寒,味辛酸微苦。"

    ②《廣西中藥志》:"味甘微苦,性涼無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濕清熱,明目。治目赤脹痛,翳膜胬肉,急性黃疸型肝炎,淋病。

    ①《滇南本草》:"散肝家郁結。(治目)暴亦、脹痛,退翳膜,消胬肉攀睛。兼治五淋,玉莖疼痛,亦白便濁。(根治)婦人赤白帶下,破血積,通月經。止大腸下血。"

    ②《廣西中藥志》:"疏表,利濕。治浮腫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1~2錢。

    臨床應用

    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:成人每天用鮮草1~2兩或干草1兩,煎水當茶飲。據82例觀察,大部分病例服藥后尿量增多,食欲好轉,黃疸明顯消退??赡芘c本品有利濕、退黃、清熱作用有關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別名藍蝴蝶、土知母、鳶尾。英文名Iridis Tectori Rhizoma。來源鳶尾科植物鳶尾Iris tectorum Maxium.的根莖。植物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,根莖匍匐有節(jié),粗短,具叉狀分枝,淡黃色。葉互生,2列,劍形,質薄,淡綠色。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川層草拼音注音Chuān Cénɡ Cǎo別名獻雞尾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,舟山碎米蕨、細鳳尾草、鳳凰路雞、鐵線路雞(《湖南藥物志》)。出處《廣西藥植名錄》來源為中國蕨科植物毛軸碎米蕨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生于陰濕處石上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Chénɡ Guǒ別名石柑子、牛奶子來源藥材基源:為夾竹桃科植物川山橙的果實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elodinus hemsleyanus Diels采收和儲藏: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曬干或鮮用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Chénɡ Gēn別名薔薇根來源藥材基源:為夾竹桃科植物川山橙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elodinus hemsleyanus Diels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切片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Mínɡ Shēn別名明參、明沙參、土明參、沙參來源藥材基源:為傘形科植物川明參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huanmingshen uioloaceum Sheh et Shan采收和儲藏:移栽后于翌年4月上旬,挖取根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