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蓍實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蓍實拼音注音Shī Shí出處

    《本經(jīng)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菊科植物果實。9~10月,果熟時采收,曬干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本經(jīng)》:"苦,平。"

    ②《別錄》:"酸,無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本經(jīng)》:"主益氣,充肌膚,明目聰慧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~3錢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蓍實拼音注音Shī Shí英文名Fruit of Alpine Yarrow出處

    出自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高山蓍的果實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chillea alpina L.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季果實熟時采收,曬干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高山蓍 多年生草本,高50-100cm。具短根狀莖。莖直立,有棱條,上部有分枝。葉互生;無柄;葉片長線狀披針形,長6-10cm,寬7-15mm,櫛齒狀羽狀深裂或淺裂,裂片線形,排裂稀疏,半抱莖,兩面生長柔毛,下面毛密生,有腺點或幾無腺點,下部葉花期??菸?,上部葉漸小。頭狀花序多數(shù),花徑5-6mm,集生成傘房狀;總苞鐘狀,總苞片卵形,3層,覆瓦狀排列,綠色,草質(zhì),有中肋,邊緣膜質(zhì),疏生長柔毛;邊緣舌狀花,雌性,5-11朵,白色,花冠長圓形,先端3淺裂;中心管狀花,兩性,白色,花藥黃色,伸出花冠外面。瘦果扁平,寬倒披針形,有淡色邊肋?;ㄆ?-9月,果期9-10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酸;苦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益氣;明目。主氣虛體弱;視物昏花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5-10g;或入丸、散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本經(jīng)》:主益氣,充肌膚,明目聰慧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來源小檗科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nendt,以樹枝、樹皮入藥。生境分布安徽、浙江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熱燥濕,利尿殺蟲。主治黃疸,目疾,熱痢下血,淋濁帶下,瘡瘍熱毒,毒蛇咬傷,小兒疳積。用法用量3~5錢。摘......
  • 來源杜鵑花科安徽杜鵑Rhododendron anhweiense Wils.,以根入藥。生境分布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。功能主治活血止痛。主治跌打損傷。用法用量根0.5~1兩,水煎,沖黃酒、紅糖,早晚飯前各服1次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安息香拼音注音ān Xī Xiānɡ別名白花榔英文名BENZOINUM來源本品為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樹Styrax tonkinensis (Pierre)Craib ex Hart. 的干燥樹脂。樹干經(jīng)自然損傷或于夏、秋二季割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ān Tāi Yào別名骨筋草、嚇唬草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酢漿草科植物無柄感應(yīng)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iophytum sessile(Buch.Ham.)K.Kunth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節(jié)采集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ān Lónɡ Xiānɡ Kē Kē別名里蘇子來源藥材基源:為唇形科植物安龍香科科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ercrium anlungense C.Y.Wu et S.Chow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,洗凈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