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水稻清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水稻清拼音注音Shuǐ Dào Qīnɡ別名

    竹葉牛奶樹、水邊柳、百了草、假檳榔、細(xì)葉水榕樹(《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》),狹葉榕(《云南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云南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??浦参?strong>竹葉榕的全株。春、秋采集。洗凈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谷小河、溪旁和林中濕潤(rùn)地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貴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直立小灌木,高1~2米。葉互生,紙質(zhì),條形或條狀披針形,長(zhǎng)6~18厘米,寬1~2.6厘米,先端長(zhǎng)漸尖,基部寬楔形,全緣,粗糙,下面中脈疏被短硬毛,側(cè)脈15對(duì),漸升或水平伸展,在近葉緣處網(wǎng)結(jié)?;ㄐ蛲袉紊谌~膿,有短梗,倒卵形,成熟時(shí)變黑色,基部苞片小,宿存。雄花和癭花同生于一花序托中,雌花生另一花序托內(nèi):雄花生于花序托內(nèi)壁近口部,有?;驘o梗,花被片3~4枚,雄蕊2枚,罕有3枚;雌花被片4,花柱側(cè)生。果近球形,頂部具棱,一邊微凹入。

    性味

    甘苦,溫。

    ①《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》:"味甘微苦,性溫。"

    ②《云南中草藥》:"澀苦,溫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》:"補(bǔ)氣潤(rùn)肺,祛痰止咳,行氣活血。治跌打腫痛,風(fēng)濕骨痛,婦女缺乳,五勞七傷,咳嗽胸痛。"

    ②《云南中草藥》:"補(bǔ)腎安胎。治胎動(dòng)不安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治妊娠斑久不退:水稻清二錢,何首烏五錢。煮米湯服。(《云南中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水稻清拼音注音Shuǐ Dào Qīnɡ別名

    狹葉榕、水邊柳、百了草、假檳榔、細(xì)葉水榕樹、小號(hào)牛奶仔、小號(hào)鐵牛入石、牛奶泡、竹葉牛奶子、竹葉牛奶樹

    出處

    出自《云南中草藥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??浦参镏袢~榕的全株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Ficus stenophylla Hemsl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春、秋季間采收,洗凈,切片,晾干。葉亦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溪旁潮濕處或山坡路邊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直立小灌木,高1-3m。小枝初時(shí)被毛,干后呈紅褐色,粗糙,節(jié)間短。葉互生;葉柄長(zhǎng)3-7mm,被毛;托葉披針形,紅色,近無毛,長(zhǎng)8mm;葉片紙質(zhì),線狀披針形,長(zhǎng)5-13cm,寬8-16mm,先端漸尖,基部漸狹或圓形,上面略有光澤,下面有小凸點(diǎn),干后通常紅褐色,全線;側(cè)脈7-17對(duì),纖細(xì),網(wǎng)脈下面明顯?;ㄐ蛲新亚蛐?,表面稍具棱紋,直徑7-8mm,成熟時(shí)呈深紅色,頂部臍狀突起,基生苞片三角形,宿存,炳長(zhǎng)2-6mm;雄花和癭花著生于同一花序托內(nèi)壁,雄花著生近口部,花被片3-4,雄蕊2,少有3;瘦花花被片3-4,子房退化,花柱極短,側(cè)生;雌花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中,花被片4,少有5枚,條形,先端鈍。子房倒卵形,花柱側(cè)生。瘦果近球形,先端具棱?;ㄆ?-7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性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痰止咳;祛風(fēng)除濕;活血消腫;安胎;通乳。主咳嗽胸痛;風(fēng)濕骨痛;胎動(dòng)不安;腎炎;乳癰;瘡癤腫毒;跌打損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煎水洗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》:補(bǔ)氣潤(rùn)肺,祛痰止咳,行氣活血。治跌打腫痛,風(fēng)濕骨痛,婦女缺乳,五勞七傷,咳嗽胸痛。

    2.《云南中草藥》:補(bǔ)腎安胎。治胎動(dòng)不安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ō Yè Zǐ Jīn Niú別名小涼傘、千年不出山、矮腳涼傘、小部傘、不出林、小矮地茶、小獅子頭、鐵羅傘來源藥材基源:為紫金??浦参锛?xì)羅傘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Ardisia affinis Hemsl.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......
  • 別名痢疾草來源菊科波斯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.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各地引種栽培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化濕。主治急、慢性痢疾,目赤腫痛;外用治癰瘡腫毒。用法用量全草1~2兩,水煎服;外用鮮全草加紅糖適量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波棱瓜拼音注音Bō Lénɡ Guā別名色爾格美多(藏名)出處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波棱瓜的果實(shí)。9~10月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林下。分布我國(guó)西南及西藏等地。原形態(tài)草質(zhì)藤本。莖細(xì)長(zhǎng),攀援。葉互生,心狀闊卵形,......
  •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波棱瓜子拼音注音Bō Lénɡ Guā Zǐ別名色吉美多[藏語]來源葫蘆科波棱瓜子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Wall.,以種子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柔肝。主治黃疸型傳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ō Yuán Jiǎ Liú Jué來源藥材基源:為水龍骨科植物波緣假瘤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Phymatopsis engleri(Luerss.)H.Ito[Polypodium engleri Luerss.]采收和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