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大刺兒菜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大刺兒菜拼音注音Dà Cì ér Cài別名

    大薊,絳策爾那布(藏名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菊科植物大刺兒萊全草。8~10月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野荒地及路旁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50~100厘米。莖直立,上部分枝,被疏毛或綿毛。葉互生,基部葉具柄,上部葉基部抱莖,葉片羽狀分裂有刺。頭狀花序大,單生或數(shù)個聚生枝端,密被綿毛;總苞片外層頂端具長刺;花紅色。瘦果,冠毛羽狀。

    性味

    甘苦,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涼血,止血,消察散腫。治吐血,鼻出血,尿血,子宮出血,黃疸,瘡癰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大刺兒菜拼音注音Dà Cì ér Cài別名

    大薊、藏大薊

    英文名all grass of Tibet Thistle出處

    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貢的薊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irsium eriophoroideum (Hook.f .)Pe-trak. [Cnicus eriophoroides Hook.f . Cirsium bolocephalum Pe-trak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挖,切段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、草地或灌叢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貢山薊 多年生草本,高60-120cm。莖直立,粗壯,上部密被蛛絲狀綿毛。莖下部和中部葉披針形或萇圓狀披針形,無柄,耳狀半抱莖,羽狀半裂,裂片寬三角形,邊緣有大小一等的齒,刺長5-15mm,兩面綠色,上面疏生長3-8mm的黃色針刺,下面脈上被柔毛;上部葉條狀披針形,具疏刺齒。頭狀花序單生或1-2個集生于枝端,球形,直徑4-5cm,無?;蛴卸坦#烤甙瑺钚∪~;總苞密被蛛絲狀絨毛;外層和中層總苞片卵狀矩圓形,先端狹條形,背部有脊,內(nèi)層漸長,條形,先端長漸尖;全為管狀花,花冠暗紫色,長約3.8cm,筒部較檐部長約2倍。瘦果長圓形4.5-7mm,壓扁,淡褐黑色,稍光亮;冠毛羽狀,污白色,先端略粗糙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苦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涼血止血;散瘀消腫。主吐血;衄血;尿血;子宮出血;黃疸;瘡前程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籜拼音注音Cí Zhú Tuò別名慈竹筍殼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籜。功能主治①《綱目》:“治小兒頭身惡瘡,燒散和油涂之,或入輕粉少許。“②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“治吐血。“③《四川中藥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出處《重慶草藥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。功能主治治癆傷吐血。用法用量鮮慈竹花半斤,鮮黃桷樹寄生半斤,燉黃牛肉或殺口肉服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英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慈竹茹拼音注音Cí Zhú Rú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稈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間層。炮制鮮用或姜汁炒用。歸經(jīng)入肺、胃、肝等經(jīng)。性味味甘,性微寒,無毒。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。功能主治清熱涼血,除煩止嘔。治胃熱嘔逆......
  • 別名張口草、華夏慈菇、燕尾草來源澤瀉科慈菇屬植物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.[S. trifolia L. var. sinensis (Sims) Makino],以球莖及全草入藥。秋季采集,洗凈曬干。性味甘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ōu Jīn Cǎo別名蟲兒被單、筋骨菜、單背葉、青姑草、金纏萊、大娥嫦菜、石灰草、接筋草、小伸筋草、背單草、滇繁縷、白筋骨草、雞骨草、唐根草、石繁縷、糯米藤來源藥材基源: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縷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tel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