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水折耳

    拼音注音Shuǐ Zhé ěr別名

    白折耳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

    來(lái)源

    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全草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陰處及水溝邊。分布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白苞裸蒴,又名:總苞裸蒴。

    多年生匍匐草本。莖細(xì)弱,長(zhǎng)30~50厘米。葉互生,闊卵狀腎形,長(zhǎng)4~8厘米,寬4~10厘米,全緣,基部心形,葉脈明顯;葉柄長(zhǎng)2~8厘米,基部擴(kuò)大抱莖??偁罨ㄐ?,與葉對(duì)生;花下具苞片,在花序上部的苞片小形,比子房短,在花序基部的3~4苞片特大,白色,形似總苞;無(wú)花被;雄蕊6;子房下位,心皮4,胚珠多數(shù)。

    性味

   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:"性平,味甘淡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:"治肺癆咳嗽,跌打損傷,腹脹水腫,白帶,白濁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~3兩;或燉肉吃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咳嗽:白折耳二兩,燉肉吃。

    ②治腹脹水腫:白折耳三兩,燉肉吃,或煎淘米水服。

    ③治白帶、白濁:白折耳一兩,煮甜酒吃。

    ④治跌打損傷:白折耳三錢(qián),蒸酒服。(選方出《貴州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Qiào Huā別名獨(dú)竹草、納鬧紅英文名Hispid Amischotolype出處始載于《新華本草綱要》。來(lái)源藥材基源:為鴨跖草科植物穿鞘花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Amischotolype hispida (Le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穿魚(yú)藤拼音注音Chuān Yú Ténɡ別名大穿魚(yú)草、水楊柳、疏脈山茱萸出處《紅河中草藥》來(lái)源為山茱萸科植物小梾木的全株。全年可采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生境分布生于半山坡、溪邊、林陰處。分布陜西、甘肅、湖北至西南、華南等地。原......
  • 來(lái)源石竹科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.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東北、華北、西北和長(zhǎng)江流域各省。性味苦,微寒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主治感冒,乳癰初起,疔疽腫痛。用法用量0.5~1兩,外用適量,鮮全草搗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Yè Juǎn Bǎi別名肺筋草、石上柏、鳳尾草、鴨頭草、銀肺筋草英文名Roughleaved Spikemoss出處始載于《中國(guó)主要植物圖說(shuō)蕨類(lèi)植物門(mén)》?!吨袊?guó)藥用動(dòng)物志》:應(yīng)用同于海龍。來(lái)源藥材基源:為卷柏科植物粗葉卷柏的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粗葉懸鉤子拼音注音Cū Yè Xuán Gōu Zi別名大葉蛇泡竻、大破布刺、老虎泡、虎掌竻,九月泡(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),八月泡、牛尾泡、大竻壇(《廣西中草藥》)。出處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來(lái)源為薔薇科植物粗葉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