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樹蔥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樹蔥拼音注音Shù Cōnɡ別名

    石蔥、蜈蚣草、毛蘭

    來源

    蘭科毛蘭屬植物樹蔥Eria pannea Lindl.,以全草入藥。全年可采,洗凈,鮮用或曬干研末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涼。

    注意

    孕婦忌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散瘀,解毒消腫。用于跌打損傷,骨折,癰瘡癤腫,燒燙傷,藥物(水馬桑、蕈類、一支蒿、草烏、斷腸草、磷化鋅等)中毒,蕁麻疹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3~5錢。外用適量,搗爛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樹蔥拼音注音Shù Cōnɡ別名

    石蔥、蜈蚣草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,巖蔥(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云南中草藥選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蘭科植物指葉毛蘭全草。全年可采。洗凈,鮮用或曬干研粉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常附生于巖石上和樹干上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附生草本,高約20厘米。根莖橫走,有節(jié),節(jié)下具叢生的黃褐色細(xì)須根。葉密集基出,扁圓線形,肥厚,肉質(zhì),中空,多汁,深綠色,先端鈍尖,葉長15~20厘米,寬0.5~0.8厘米,厚0.3厘米;葉基部有鞘抱莖??偁罨ㄐ蜷L約5厘米,頂生或生于葉腋之間,有1~4朵花;花小,長12毫米,橙黃色。蒴果小,具棱,內(nèi)有多數(shù)種子?;ㄆ谙募尽?/p>性味

    ①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"苦,涼。"

    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:"淡,涼。"

    注意

    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"孕婦忌服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散瘀,清熱解毒。治跌打損傷,骨折,癰瘡癤腫,湯火傷。

    ①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"活血通絡(luò),散瘀。治跌打損傷。"

    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:"清熱解毒,散瘀消腫,接骨。治跌打損傷,骨折,癰瘡癤腫,燙火傷,藥物中毒。"

    ③《文山中草藥》:"解毒,解痙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骨折:巖蔥、白芨、胡椒。搗爛包敷。(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)

    ②治藥物(水馬桑、蕈類、一支蒿、草烏、斷腸草、磷化鋅)中毒,蕁麻疹:石蔥干品一至三錢。水煎服,日服二次。(《文山中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樹蔥拼音注音Shù Cōnɡ別名

    石蔥、蜈蚣草、巖蔥、毛蘭

    英文名Herb of Digitateleaf Eria出處

    出自《云南中草藥選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蘭科植物指葉毛蘭全草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ria pannea Lindl.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凈,鮮用或蒸生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附生于海拔800m上下的山坡闊葉林中樹上或樹下巖石上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指葉毛蘭,多年生附生草本,高約20cm。具匍匐根莖。除葉外,均被白色絨毛。莖短,在根莖上,每相距2-5cm具3-4枚葉,下部生根。葉肉質(zhì),圓柱形,長4-20cm,粗約3mm,具槽,先端鈍,基部套迭??偁罨ㄐ蛞干?,有花1-3朵;花苞片小,卵狀三角形;花被片外面被白色絨毛,內(nèi)面黃褐色,疏生絨毛;中萼片卵狀長圓形;側(cè)裂片卵狀三角形,明顯較大,背面具龍骨,頂端急尖;萼囊較長,先端鈍;花瓣橢圓形,與中萼片等長,唇瓣深褐色,肉質(zhì)肥厚,長圓形,長約1cm,寬5mm,先端鈍,基部和先端各具1粒胼胝體,邊緣稍波狀;蕊柱短,具蕊柱足;花粉塊8,棍棒狀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苦;涼

    注意

    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孕婦忌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瘀止痛;清熱解毒。主腰腿痛;跌打損傷;骨折;癰瘡癤腫;燙火傷;藥物中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6-9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活血通絡(luò),散瘀。治跌打損傷。

    2.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:清熱解毒,散瘀消腫,接骨。治跌打損傷,骨折,癰瘡癤腫,燙火傷,藥物中毒。

    3.《文山中草藥》:解毒,解痙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別名響葉楊出處《云南中草藥選》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團(tuán)葉楊的皮及葉。秋季采集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向陽的山坡疏林中。分布于云南等地。原形態(tài)落葉喬木,高5~10米。樹皮灰白色,枝圓棒狀,棕色或灰棕色,幼時有柔毛。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楊樹根皮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 Gēn Pí別名白楊皮(《分類草藥性》)。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根皮。春季采挖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白楊樹皮“條。性味苦,平。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“性澀,微苦?!阿凇?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楊樹皮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 Pí別名白楊皮(《梅師集驗(yàn)方》)。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樹皮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。分布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陜西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山楊,又名:大葉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松塔拼音注音Bái Sōnɡ Tǎ別名松塔、松球、松果、槨樹核桃(《山西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山西中草藥》來源為松科植物白皮松的球果。春、秋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區(qū),喜光。分布于山西、河南、陜西、甘肅、四川北部和湖北西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白果拼音注音Bái Guǒ別名白果仁英文名SEMEN GINKGO來源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(白果樹、公孫樹)Ginkgo biloba L.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,除去肉質(zhì)外種皮,洗凈,稍蒸或略煮后,烘干。性狀本品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