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傘形梅笠草

    拼音注音Sǎn Xínɡ Méi Lì Cǎo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鹿蹄草科植物傘形喜冬草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himaphila umbellata(L.)W.Barton(Pyrola umbellata L.)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曬干或陰干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100m以下較干燥的闊葉林下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常綠小草本狀半灌木,高10-20cmm根莖長(zhǎng)而粗,斜升。葉近對(duì)生或多數(shù)輪生;葉柄短,長(zhǎng)2-5(-6)mm;葉厚革質(zhì),倒卵狀長(zhǎng)楔形或匙狀倒披針形,長(zhǎng)3.5-6cm,上部最寬處0.8-1.5cm,先端圓鈍,基部狹楔形,下延至葉柄,中部以上邊緣有疏、粗鋸齒,下部邊緣全緣,上面暗綠色,有皺紋,中脈及側(cè)脈凹入,下面蒼白色?;ㄏ碛屑?xì)小疣,花(2-)3-8(-10)聚成傘形花、序;花傾斜,白色,偶帶紅色,直徑8-10(-12)mm;花梗直立,長(zhǎng)1-1.7(-2)Cm,有細(xì)小疣;苞片寬線形,長(zhǎng)3-4mm,早落;萼片5,圓卵形,長(zhǎng)1.5-2mm,最寬處2-2.2mm,先端圓鈍,邊緣有細(xì)齒;花瓣5,倒卵形,長(zhǎng)5.5-6mm,寬4-4.5mm,先端圓鈍;雄蕊10,花絲短,下半部膨大并有緣毛,花藥長(zhǎng)約2mm,寬約1mm,有小角,頂孔開裂,黃色;近無花柱,柱人寬圓盾狀,5淺裂。蒴果扁球形,直徑5-6mm?;ㄆ?-7月,果期7-8月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含異高熊果酚甙(isohomoarbutln)和腎葉鹿蹄草甙(renifolin)。 葉中含熊果酚甙(arbutin)17%-22%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濕;理氣止痛。主小便淋澀疼痛;水腫;泄瀉;胃痛;腹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5-10g。

    臨床應(yīng)用

    1.利尿及尿道消炎劑。本品精油對(duì)于腎病,膀胱炎,尿石癥,腎炎淋病,慢性淋病型尿道炎有效。本品尚用于治療各種水腫和積水。

    2.糖尿病。

    3.增加食欲,助消化。

    4.滋補(bǔ)強(qiáng)壯劑。

    5.胃腸炎。

    6.上呼吸道感染。

    7.肺結(jié)核。

    8.鎮(zhèn)靜劑:產(chǎn)后痛,胃痛,牙痛。

    9.腸結(jié)核,胃潰瘍,前列腺炎。

    10.各種癌癥。"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椿白皮拼音注音Chūn Bái Pí?jiǎng)e名香椿皮(《經(jīng)驗(yàn)方》),春顛皮(《分類草藥性》)。出處《食療本草》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。全年均可采收,但以春季水分充足時(shí)最易剝離。干皮可徑從樹上剝下;根皮須先將樹根挖出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n Pí?jiǎng)e名臭椿、椿根皮、樗白皮、樗根皮英文名CORTEX AILANTHI來源本品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(Mill.)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。全年均可剝?nèi)。瑫窀?,或刮去粗皮曬干。性?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楮葉拼音注音Chǔ Yè別名構(gòu)葉(《子母秘錄》),谷樹葉(《簡(jiǎn)便單方》),醬黃葉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。出處《別錄》來源為??浦参飿?gòu)樹的葉?;瘜W(xué)成分含黃酮甙、酚類、有機(jī)酸、鞣質(zhì)。性味甘,涼。①《別錄》:“味甘,無毒?!阿凇度杖A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楮頭紅拼音注音Chǔ Tóu Hónɡ出處《四川中藥志》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楮頭紅的全草。秋季采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溝邊陰濕處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臺(tái)灣、江西、湖北、貴州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原形態(tài)直立草本,高10~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楮實(shí)拼音注音Chǔ Shí?jiǎng)e名谷實(shí)、谷子(《千金方》),楮實(shí)子(《素問病機(jī)保命集》),楮桃(《瀕湖集簡(jiǎn)方》),角樹子、野楊梅子(《江蘇植藥志》),構(gòu)泡(《重慶草藥》),谷木子、谷樹子、谷樹卵子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別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