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人參娃兒藤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人參娃兒藤別名

    土人參、土牛七

    來源

    蘿藦科人參娃兒藤Tylophora kerrii Craib,以根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痛。主治腹痛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人參娃兒藤拼音注音Rén Shēn Wá ér Ténɡ別名

    土人參、土牛膝、山豆根、藤了刁竹、三十六根參

    英文名root of Kerr Tylophora出處

    始載于《新華本草綱要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人參娃兒藤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ylophora kerrii craib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、冬季采挖,洗凈,曬干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草地、山谷、溪旁、密蔭灌木叢下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貴州福建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柔弱攀援小灌木。段根叢生;除花外,全株無毛。葉對生,薄膜質(zhì);葉柄長約3mm;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,長5.5-7.5cm,寬4-11mm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;側(cè)脈4-6對,不甚明顯。傘戽狀聚傘花序腋外生;小苞片小,卵形,有緣毛;花小,白色;花萼5,裂片三角形,有邊毛,花萼內(nèi)面基部有5個腺體;花冠輻狀,外面無毛,內(nèi)面具疏柔毛,裂片長圓形,副花冠裂片卵形,隆腫成凸圓狀;花藥先端具圓形膜片;花粉塊每室1個,圓球狀,花粉塊柄平展:子房卵圓狀,無毛,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;柱頭盤狀五有形,先端有細尖頭。蓇葖果單生,線狀披針形,長達1cm,直徑約1cm,灰褐色,光滑。種子長圓形,有邊緣,先端具長約2.8cm的黃白色種毛?;ㄆ?-8月,果期8-12月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根含牡丹酚(paconol)、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、對-羥基苯乙酮(ρ-hydroxyacetophenoon)、人參娃兒藤萜烯醇(ty-lolupenol)A、B[1、2]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;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辛、微苦、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肝明目;行氣止痛。主兩目視物昏花;脘腹脹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5-10g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治療眼球玻璃體混濁,并治胃腹疼痛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催乳藤別名奶汁藤來源蘿藦科催乳藤Heterostemma oblongifolium Cost.,以全株入藥。生境分布廣東、廣西。功能主治催乳。主治乳汁不下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催乳藤拼音注音Cuī Rǔ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uī Chǎn Cǎo別名牛尾草、六角草、細穗石松、樹靈芝來源藥材基源:為石杉科植物馬尾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hlegmariurus phlegmaria(L.)Holub.[Lycopodium phlegmaria......
  • 來源蘿藦科催吐白薇Cynanchum vinceto xicum (L.) Pers.,以根、種子入藥。生境分布臺灣、四川、云南。功能主治根的制劑有催吐作用。種子抽提物對心臟有類似“羊角拗”的強心作用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來源夾竹桃科催吐蘿芙木Rauvolfia vomitoria Afzel. ex Spreng.,以根、莖皮入藥。生境分布廣東、廣西有栽培。功能主治根:可提取利血平生物堿,治高血壓;并可提制嘔吐、下瀉藥物。莖皮:可治高熱,消化不良,疥癬。乳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ōnɡ Tiān Sǎn別名蜈蚣草、泥鰍草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堇菜科植物南山堇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iola chaerophylloides(Regel) W.Beck.[V.pinnataL.var.chaeroph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