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蓬蘽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蓬蘽拼音注音Pénɡ Lěi別名

    陵蘽、陰蘽(《別錄》),割田藨(《綱目,),寒藨(《醫(yī)林纂要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本經(jīng)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薔薇科植物灰白毛莓果實。秋季果熟時采收。

    性味

    甘酸,溫。

    ①《本經(jīng)》:"酸,平。"

    ②《別錄》:"咸,無毒。"

    ③《食性本草》:"甘酸,微熱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補肝腎,縮小便。治多尿,頭目眩暈。

    ①《本經(jīng)》:"主安五臟,益精氣,長陰令堅,強志倍力,有子。"

    ②《別錄》:"療暴中風,身熱大驚。"

    ③《唐本草》:,"耐寒濕,好顏色。"

    ④《日用本草》:"縮小便,黑白發(fā)。"

    ⑤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補肺,去寒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.5~3錢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陰火動眩暈者:蓬蘽(炒)、人參、白術(shù)、當歸、黃耆各二錢,懷熟地二兩。水煎,頻頻服之。(《方脈正宗》)

    ②治虛極欲倒,如坐舟車,是真陽不足,上氣喘急,氣短自汗而眩暈,手足冷,脈沉細:蓬蘽(炒)、人參、大附子(童便制)各三錢,肉桂二錢,甘草一錢。煎服。(《方脈正宗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本草匯言》:"蓬蘽,養(yǎng)五臟,益精氣之藥也。此藥雖養(yǎng)五臟,充足在肝,但肝主發(fā)生,又主疏泄,倘服食過多,性味有偏,發(fā)生急而疏泄多,未免有反激之患,而肝木自戕其體矣,慎之慎之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蓬蘽拼音注音Pénɡ Lěi別名

    覆盆、陵蘽、陰蘽、割田藨、寒莓、寒藨

    英文名Fruit of Greywhitehair Raspberry出處

    出自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;1.《本草拾遺》:蓬蘽,其類有三種,四月熟,甘美如霞盆子者是也,余不堪八藥。今人取茅莓當覆盆誤矣。

    2.《食性本草》:諸家本草皆說蓬蘽是覆盆子根,今觀采取之家核草木類所說,自有蓬蘽似蠶葛,子紅色,其葉似野薔戳,有刺,食之酸甘愿',恐諸家不識,誤說是覆盆子也。

    3.《本草會編》:蓬,微人謂之寒萄,沿塹作叢,蔓生。莖小葉密,多刺,其實四、五十顆作一朵,一朵大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薔薇科植物灰白毛莓的果實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ubus tephrodes Hance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季果熟時采收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500m的山坡、路旁或灌叢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灰白毛莓 落葉灌木,高3-4m。小枝及老葉柄具針狀刺和灰白色絨毛,雜生腺毛。單葉互生,紙質(zhì);葉柄長1.5-3cm;托葉三角狀,深條裂;葉片近圓形或廣卵形,長寬各約4.5-8(-11)cm,先端短尖,基部心形,邊緣有淺缺刻和不整齊的細鋸齒,上面主脈上具疏短毛,下面密生灰白色茸毛,側(cè)脈3-4對。圓錐花序頂生,總花梗及花梗密被茸毛;花萼5裂;花瓣5,白色;雄蕊多數(shù);雌蕊多數(shù)。聚合果近圓形,直徑達1.4cm,紫褐色?;ㄆ?-8月,果期8-10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、腎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甘酸;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補腎益精,縮尿。主多尿,陽痿,不育,須發(fā)早白,癰疽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陰火動眩暈者: 蓬蘽(炒)、人參、白術(shù)、當歸、黃耆各二錢,懷熟地二兩。水煎,頻頻服之。(《方脈正宗》)②治虛極欲倒,如坐舟車,是真陽不足,上氣喘急,氣短自汗而眩暈,手足冷,脈沉細:蓬蘽(炒)、人參、大柑子<童便制)各三錢,肉桂二錢,甘草一錢。煎服。(方脈正宗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本經(jīng)》:主安五臟,益精氣,長陰令堅,強志倍力,有子。

    2.《別錄》:療暴中風,身熱大驚。

    3.《唐本草》:耐寒濕,好顏色。

    4.《日用本草》:縮小便,黑白發(fā)。

    5.《醫(yī)林纂要》:補肺,去寒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白扁豆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別名火鐮扁豆、峨眉豆,扁豆子、茶豆英文名SEMEN LABLAB ALBUM來源本品為豆科扁豆屬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. 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秋、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實,曬干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 Pí別名扁豆殼來源即白扁豆的種皮性味甘,微溫。功能主治性味功能,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,能健脾利水,但無壅滯之弊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別名托柄菇、平緣托柄菇、蘑菇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白托柄菇Amanitopsis volvata Sacc.,以子實體入藥。生境分布夏秋兩季生于林內(nèi)地上。分布于河北、陜西、江蘇、安徽。性味苦,溫。功能主治追風,散寒,舒筋,活絡(luò)。備注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接骨拼音注音Bái Jiē Gǔ別名接骨草、玉接骨、接骨丹、金不換、橡皮草、白龍骨、六厘草、猢猻節(jié)根、血見愁[浙江]來源爵床科白接骨屬植物白接骨Asystasiella chinensis (S. Moore) E. 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Jì Tún別名白旗、白鰭、白鰭豚、白江豬英文名suckling pig出處始載于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淡水豚科白暨豚的脂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采收和儲藏:白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