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馬刀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馬刀肉拼音注音Mǎ Dāo Ròu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竹蟶科動(dòng)物長竹蟶。

    性味

    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甘,寒,無毒。"

    注意

    《本草衍義》:"發(fā)風(fēng)痰,不可多食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綱目》:"同蚌。"

    ②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主明目,除熱、止渴,解酒毒。治婦人勞損下血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煮食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馬刀肉拼音注音Mǎ Dāo Ròu英文名razor clam shell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蚌科動(dòng)物巨首楔晨和短褐矛蚌等的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1.Cuneopsis capitata(Heude)2.Lanceolaria grayana(Lea)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 1.多棲息于泥底或泥沙底的湖泊或河流中,尤喜在急流水域中生活。以微小生物和植物碎屑為食料。2.棲息于泥底或泥沙底的河流、湖泊及池塘內(nèi)。

    資源分布:1.分布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
    2.分布于黑龍江、河北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巨首楔蚌,楔蚌中較大的一種,一般殼長約70mm,殼高約35mm,殼寬約25mm。殼質(zhì)厚而堅(jiān)硬。貝殼前部極膨大,向后高度和寬度急劇縮小,因此外形呈長三角楔狀。貝殼前部之膨大處的后方有一凹陷,約位于殼中。殼頂位于背緣前端,高而膨大,常呈破蝕謄宙表面棕褐色,具有同心圓有生長線。鉸合部發(fā)達(dá),左殼具2枚擬主齒和2枚側(cè)齒,前擬主齒呈片狀,后擬主齒呈三角錐狀,頂部有細(xì)的裂紋,2枚側(cè)齒細(xì)長而平行;右殼只有1枚三角錐狀的前擬主齒和1枚側(cè)齒,其后擬主齒只留有痕跡。

    2.短褐矛蚌,殼長達(dá)170mm,殼高44mm,殼寬39mm。殼堅(jiān)厚,略膨脹,兩側(cè)不對稱,狹長,呈長矛形。長度為高的4-5倍。殼頂部稍膨脹,低于背緣,常被腐蝕,靠近前端,在貝殼全長1/10處。前緣鈍圓,前背緣直,后背后緣在殼長1/2處漸向下 斜,腹緣直,中部稍凹后緣略圓或銳角。小月面長形,發(fā)達(dá)。殼面灰褐色,生長紋細(xì)致。貝殼中部的生長紋間具有排列整齊的粗短顆粒形縱褐。并在殼頂處有鋸齒狀縱褐,故稱短褐矛蚌。鉸合部發(fā)達(dá),左殼具有2枚略呈三角錐形的擬主齒,2枚長刃狀的側(cè)齒;右有2枚擬主齒,1枚側(cè)齒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;脾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性寒

    注意

    《本草衍義》:“發(fā)風(fēng)痰,不可多食?!?/p>功能主治

    清熱;明目。主消渴;目昏;婦人勞損下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煮食,50-100g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綱目》:同蚌。

    2.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主明目,除熱、止渴,解酒毒。治婦人勞損下血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蘇子拼音注音Bái Sū Zǐ別名荏子(《別錄》),玉蘇子(《中藥志》)。出處《飲片新參》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白蘇的果實(shí)。生境分布野生于路旁,亦有栽培者。自河北至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。產(chǎn)江蘇、河北、山東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Sū Zǐ Yóu來源藥材基源:為唇形科植物白蘇子果實(shí)壓榨出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Perilla frutescens(L.)Britt.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全國多有栽培,少有逸為野生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至長江流域以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蘇梗拼音注音Bái Sū Gěnɡ出處《中藥形性經(jīng)驗(yàn)鑒別法》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白蘇的莖。秋季果實(shí)成熟時(shí),割取老莖,除去果實(shí)及枝葉,曬干。生境分布產(chǎn)江蘇、安徽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性狀干燥的莖,葉片大多脫落,常帶有果穗。莖圓角四方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āo Jīn Gǔ Cǎo別名甜格宿宿草來源唇形科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na Maxim.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河北、山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西藏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解熱消炎,活血消腫。主治癆傷咳嗽,吐血?dú)獍b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苣拼音注音Bái Jù別名生菜(《千金·食治》),石苣(《綱目》),千層剝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)。出處《千金·食治》來源為菊科植物萵苣的栽培種-白苣的莖、葉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萵苣“條。歸經(jīng)《本草求真》:“入腸、胃?!靶晕犊?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