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茅栗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茅栗拼音注音Máo Lì別名

    野栗子、金栗、野茅栗、毛栗

    來源

    殼斗科茅栗Castanea seguinii Dode,以根、果實(shí)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河南、陜西及長江流域以南各省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樹皮含有鞣質(zhì)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失眠,消食化氣,肺結(jié)核,肺炎。根用量0.5~1兩。

    丹毒,瘡毒:樹皮或總苞適量煎汁外洗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茅栗拼音注音Máo Lì別名

    栭栗(《爾雅》郭璞注),栵栗(《綱目》),野栗子、毛凹栗子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(xué)》),金栗、野茅栗、毛栗(江西《草藥手冊(cè)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唐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殼斗科植物茅栗總苞樹皮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長于丘陵或山地向陽灌叢中。分布云南、貴州、廣東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蘇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河南、山西、陜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茅栗,又名:栵、栭(《爾雅》),野栗子。

   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高6~15米。葉互生。薄革質(zhì),橢圓狀長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,長9.5~13厘米,寬3.5~4.5厘米,基部圓鈍或略近心形,先端漸尖,邊緣具短刺狀小鋸齒,羽狀側(cè)脈12~16對(duì),上面光亮,脈上有毛,下面褐黃色,具鱗狀腺點(diǎn)。花單性,雌雄同株:雄花序穗狀,單生于新枝葉腋,直立,長6~7厘米,單被花,雄蕊10~14;雌花生于雄花序下部,通常3花聚生,子房下位,6室;總苞近球形,直徑3~4厘米,外面生細(xì)長尖刺,刺長4~5.5毫米。每殼斗有堅(jiān)果3~7;堅(jiān)果扁圓形,褐色,徑1~1.5厘米。花期5月。果期9~10月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肺炎,肺結(jié)核,丹毒,瘡毒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3~1兩。外用:煎水洗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肺結(jié)核:茅栗根一兩,大青葉一兩,虎刺、地菍、白及、百合、百部各三錢,土大黃二錢。豬肺為引,水煎,服湯,食肺。

    ②治肺炎:茅栗根、虎刺根、黃荊根、黃梔子根各三錢,燈心為引,水煎服。

    ③治丹毒、瘡毒:茅栗總苞或樹皮,煎汁外洗。(選方出江西《草藥手冊(cè)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蓖麻葉拼音注音Bì Má Yè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。性狀干燥葉片大多破碎皺縮,完整者呈掌狀深裂,徑20~40厘米,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,邊有不規(guī)則鋸齒,上面綠褐色或紅褐色,下面淡綠色,主脈掌狀,側(cè)脈羽狀,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蓖麻子拼音注音Bì Má Zi英文名SEMEN RICINI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.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秋季采摘成熟果實(shí),曬干,除去果殼,收集種子。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形,稍扁,長0.9~1.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蓖麻根拼音注音Bì Má Gēn出處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根。化學(xué)成分根含反癸烯-2-三炔-4,6,8-酸甲酯、十三烯-1-五炔-3,5,7,9,11,β-谷甾醇。性味《福建中草藥》:“淡,微溫?!肮δ苤?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蓖麻油拼音注音Bì Má Yóu英文名OLEUM RICINI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.的成熟種子經(jīng)榨取并精制得到的脂肪油。性狀本品為幾乎無色或微帶黃色的澄清黏稠液體;氣微;味淡而后微辛。本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ì Má Cán別名木薯蠶來源藥材基源:為天蠶蛾科動(dòng)物蓖麻蠶的幼蟲或繭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(Donovan)采收和儲(chǔ)藏:將幼蟲置沸水中略燙,取出拌以草木灰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