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貓毛草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貓毛草別名

    臭草、金絲草

    來源

    禾本科貓毛草Melica scabrosa Trin.,以全草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華北、西北、江蘇、山東、四川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水通淋,清熱。主治尿路感染,腎炎水腫,感冒發(fā)燒,黃疸型肝炎,糖尿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~2兩,水煎服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貓毛草拼音注音Māo Máo Cǎo別名

    金絲草、肥馬草、槍草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臭草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Melica scabrosa Trin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季采收,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野或荒蕪的田野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北、西北各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臭草 多年生草本。須根細(xì)弱,較稠密。稈叢生,直立或基部膝曲,高30-70cm,基部常密生分糵。葉鞘光滑或微粗糙,上部者短于節(jié)間,下部者長于節(jié)間;葉舌透明膜質(zhì),長1-3mm,頂端撕裂而兩側(cè)下延;葉片質(zhì)較薄,長6-15cm,寬2-7mm,干時(shí)常卷折,無毛或上面疏具柔毛。圓錐花序窄狹,長8-15cm,寬1-2cm,分枝直立或斜向上升,主枝長達(dá)5cm,小穗柄短,線形彎曲,上部被微毛;小穗長5-7mm,含2-4孕性小花,淡綠或乳脂色,頂部由數(shù)個(gè)不育外稃集成小球形;穎花等長,膜質(zhì),具3-5脈,背部中脈常具微小纖毛,長4-7mm;外稃先端尖或鈍,為膜質(zhì),具7條隆起主脈,背部顆粒狀粗糙,第1外稃長5-6mm,內(nèi)稃短于或在上部花中者等于外稃,先端鈍,脊具微小纖毛;花藥長約1.3mm。穎果褐色,光禿,紡錘形,長約1.5mm?;ā⒐?-8月。

    炮制

    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噴灑清水,稍潤。切中段,干燥,篩去灰屑。

    飲片性狀:為根、莖、葉、果混合的段狀。根細(xì),莖纖細(xì),淺黃棕色。葉薄光滑或微粗糙。果光亮褐色,紡錘形。氣微,味淡。貯干燥容器內(nèi),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,防潮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尿通淋;清熱退黃。主尿路感染;腎炎水腫;感冒發(fā)熱;黃疸型肝炎;糖尿病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0-60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別名福壽草、側(cè)金盞花、冰了花、頂冰花來源為毛茛科冰涼花屬植物冰涼花Adonis amurensis Regel et Radde,以全草入藥。早春采集,洗凈曬干備用。性味苦,平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強(qiáng)心,利尿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,心臟性水腫,心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冰片拼音注音Bīnɡ Piàn別名合成龍腦、梅片、艾粉、結(jié)片英文名BORNEOLUM SYNTHETICUM來源分機(jī)制冰片與艾片兩類。機(jī)制冰片以松節(jié)油、樟腦等為原料經(jīng)化學(xué)方法合成的龍腦;艾片為菊科艾納香屬植物大風(fēng)艾的鮮葉經(jīng)蒸氣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冰球子別名山慈姑、山蘭來源蘭科冰球子Oreorchis patens (Lindl.) Lindl.,以假鱗莖入藥。生境分布四川。性味甘、辛,寒。有小毒。注意本品有毒,多作外用。功能主治解毒行瘀,殺蟲消癰。主治癰疽瘡腫,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冰糖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白沙糖煎煉而成的冰塊狀結(jié)晶。歸經(jīng)入脾、肺二經(jīng)。性味味甘,性平,無毒。功能主治補(bǔ)中益氣,和胃潤肺。止咳嗽,化痰涎.(性味以下出《本草再新》)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;含化或入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 Cǎo別名土甘草、四時(shí)茶、米碎草來源玄參科野甘草屬植物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.,以全草入藥。夏秋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甘,涼。功能主治清熱利濕,疏風(fēng)止癢。用于感冒發(fā)熱,肺熱咳嗽,腸炎,細(xì)菌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