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冰球子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冰球子別名

    山慈姑、山蘭

    來源

    蘭科冰球子Oreorchis patens (Lindl.) Lindl.,以假鱗莖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四川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辛,寒。有小毒。

    注意

    本品有毒,多作外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毒行瘀,殺蟲消癰。主治癰疽瘡腫,瘰疬,無名腫毒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1錢,作散劑或丸劑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冰球子拼音注音Bīnɡ Qiú Zǐ別名

    山慈菇、毛慈姑、泥賓子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蘭科植物山蘭的假鱗莖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Oreorchis patens(Lindl.)Lindl.

    采收和儲藏:春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中山區(qū)林下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陜西、甘肅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山蘭,多年生草本。假鱗莖近球形,直徑約1cm。數(shù)個相連生于匍匐狀的根莖上,有2圈環(huán)紋,著生稀疏纖維,頂生1-2葉。葉片狹披針形,長達30cm,寬1.2-2.2cm,先端漸尖,基部收窄成柄?;ㄝ銈?cè)生于假鱗莖頂端,長達53cm,下部被2枚膜質(zhì)筒狀鞘;多花排成長8-20cm的總狀花序;小苞片短,狹披針形;花黃褐色,花被略向外反折;萼片和花瓣近等大,長7-10mm,寬約2mm,中萼片狹長圓形,側(cè)萼片和花瓣鐮狀長圓形;唇瓣白色帶紫斑,3裂,側(cè)裂片狹鐮刀狀,長約為中裂片的1/2,中裂片楔狀倒卵形,前緣皺波狀,合蕊柱長約6mm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含多種氨基酸(amino acid)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辛;性寒;小毒

    注意

    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“本品較地膽毒性大,多外用?!?/p>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;消腫散結(jié)。主癰疽瘡腫;無名腫毒;瘰疬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研未,每日1.5-3g;或入丸劑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豹肉拼音注音Bào Ròu出處《別錄》來源為貓科動物豹的肉。性味甘酸,溫。①《別錄》:“味酸,平,無毒。“②《千金·食治》:“酸,溫,無毒。“③《日華子本草》:“微毒?!阿堋夺t(yī)林纂要》:“甘,溫?!肮δ苤髦微佟秳e錄》:“主安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o Yào Ténɡ別名四川白前、西川鵝絨藤英文名Deceiving Swallowwort出處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蘿藦科植物豹藥藤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ynanchum decipiens Sch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豹骨拼音注音Bào Gǔ別名川四腿、金錢豹骨來源貓科動物金錢豹Panfhera pardus L.及其他豹的骨骼。歸經(jīng)歸肝、腎經(jīng)。性味甘、辛,溫。功能主治祛風通絡(luò),強筋健骨。用于風濕痹痛,腳膝酸軟。用法用量3~6錢,入丸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èi Zǐ別名貝齒(《雷公炮炙論》),白貝(《日華子本草》),白海蚆(《簡便單方》),白貝齒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。出處《本經(jīng)》來源為寶貝科動物貨貝或環(huán)紋貨貝等的貝殼。5~7月間于海邊撈取,除去肉,洗凈曬干。生境分布產(chǎn)于海南島、西沙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貝母蘭拼音注音Bèi Mǔ Lán別名止血果(《文山中草藥》),石巴蕉、對葉果、果上葉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,小綠芨(《全展選編·外科》)。出處《云南中草藥選》來源為蘭科植物傘房貝母蘭的假鱗莖或全草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生于雜木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