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冰糖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冰糖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白沙糖煎煉而成的冰塊狀結晶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入脾、肺二經(jīng)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,性平,無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補中益氣,和胃潤肺。止咳嗽,化痰涎.(性味以下出《本草再新》)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3~5錢;含化或入丸劑、膏劑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噤口?。罕俏邋X,烏梅一個。濃煎頻呷。(《隨息居次食譜》)

    ②治小兒未能谷食,久瘧不瘳:濃煎冰糖湯服。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冰糖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英文名rock candy, Crystal sugar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甘蔗莖中的液汁,制成白沙糖后再煎煉而成的冰塊狀結晶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accharum sinensis Roxb.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為我國南方各地常見有栽培植物。

    資源分布:為我國南方各地常見有栽培植物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甘蔗,多年生草本。稈高約3m,粗2-5cm,綠色或棕紅色,稈在花序以下有白色絲狀毛。葉鞘長于節(jié)間,無毛,僅鞘口有毛;葉舌膜質,截平,長約2mm;葉片扁平,兩面無毛,具白色肥厚的主肪,長40-80cm,寬約20mm?;ㄐ虼笮?,長達60cm,主軸具白色絲狀毛;穗軸節(jié)間長7-12mm,邊緣疏生長纖毛;無柄小穗披針形,長4.5-5mm,基盤有長于小穗2-3倍的絲狀毛;穎的上部膜質,邊緣有小毛,第1穎先端稍鈍,具2脊,4脈,第2穎舟形,具3脈,先端銳尖;第1外稃長圓狀披針形,有1脈,先端尖,第2外稃狹窄成線形,長約3mm,第2內稃披針形,長約2mm。有柄小穗和無柄小穗相似;小穗柄長3-4mm,無毛,先端稍膨大?;?、果期秋季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脾;肺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甘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健脾和胃;潤肺止咳。主脾胃氣虛;肺燥咳嗽;或痰中帶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入湯,10-15g;或含化;或入丸、膏劑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世言糖性濕熱,多食令人齒NI生疳。近見患口疳者,細嚼冰糖輒愈,取其達疳以磨濕熱凝滯也。又暴得咳嗽,吐血乍止,以冰糖與燕窩菜同煮連服,取其平補肺胃,而無止截之患也。惟胃中有痰濕者,令人欲嘔,以其甜膩戀膈故也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Zhēn Cǎo別名鬼針草、盲腸草、一包針、粘身草、婆婆針、金盞銀盤、跟人走、鋼叉草來源菊科刺針草屬植物刺針草Bidens bipinnata L.及三葉刺針草B. pilosa L.,以全草入藥。夏季開花時采收,切段,曬干。......
  • 別名掌葉木、七加皮、鴨腳羅傘、空殼洞來源五加科刺鴨腳木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(Blume) Regel,以根、樹皮、葉入藥。生境分布廣東、廣西及西南地區(qū)。性味甘、微辛,溫。功能主治祛風除濕,活血散瘀。主治風濕骨痛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黃柏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別名安徽小檗、黃柏出處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的根、莖或樹皮。秋季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谷石隙間或溪邊林下、山地灌叢中。分布安徽、江西、浙江等地。原形態(tài)落葉灌木,高1米左右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Yè來源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erberis heteropoda Schneid.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凈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000-1500m的山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Jīnɡ Yè出處《峨嵋藥植》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的莖葉。7~10月采。性味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“苦,寒?!肮δ苤髦微佟抖脶宜幹病罚骸胺勰┲吸S水瘡。煎水服,治蟲牙、火牙。“②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“清熱解毒。......